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98.162
  • 期刊

數位攝影與新聞照片構意研究

摘要


數位攝影的快速普及與數位化影像的不著痕跡調整,使社會的一般受播者不宜再以傳統上「照片為証」的方式來面對或看待現今的新聞照片。本文特以探討意義之形成過程的符號學來解析數位影像的構意特性,目的就是要為這新興的圖影像符號系統進行一新的檢視與探析。尤其以符號學理論中的「分節方式」來解析圖影像本身自有的構意方式,以及圖影像符碼間互具意義的構意運作,令數位影像所形成的新聞照片其構意上的特性得以顯現出來。研究發現,數位化的新聞照片在表達層上的質與形,以及在內容層上的質與形,都有明顯的轉移。其中內容層上的傳真性所引發的第二層衍生義-即迷思與隱喻等,以及在語藝運作上(即真像性上)所引發的醒目的特寫與自我提示的特性,均指出新聞照片在社會文化的背景因素下的構意改變,以及在攝影記者與編輯的框取之下所可能形成的局部強調的構意結果。凡此,都提示新聞照片的構意是有數位化後的調整,而這調整是同時發生在表達層(符號具)、內容層(符號義),以及社會人文的質與形之上的。

被引用紀錄


徐偉真(2014)。《蘋果日報》攝影記者的工作規訓和新聞產製〔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121
高于婷(2009)。中華職棒球員報紙新聞照片之分析─以2008年自由時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16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