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文的學習可說是一切學習的基礎,當語文的基礎夠紮實,理解能力就提升,更能運用於其他領域學習的理解,並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認知負荷」理論即為研究認知歷程和教學與教學設計關係的重要理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容易忽略教學方法及內容對學習者在學習時的適切性,或未考量學生學習的認知發展歷程,而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負面的影響,對於甫進入學習殿堂的低年級學生而言,設計適宜的教學,更是未來學習的踏腳石。另一方面,閱讀是語文學習中重要的一環,專研腦部神經科學的洪蘭教授就提出,閱讀是主動獲取訊息的歷程,神經迴路活化的程度比看電視來得深,也可激發想像力;美國研究也指出,如果孩子不能在小學三年級時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那麼在往後的學習將會遭遇許多的困難;加拿大政府更鼓勵父母,在新生兒回家的第一天起,就念書給孩子聽。由此更突顯閱讀的重要性,若能將閱讀融入低年級國語文的教學,對正值認識國字起步期的學生而言,應能提昇國語文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