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5.15
  • 期刊

日本漢文笑話教科書的編選訴求與敘事筆法探析-以「譯準開口新語」、「譯準笑話」為例

摘要


根據史料中記載,笑話這個概念真正在日本人民心中普及,並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正式確立是在元和年間(1615-1624)。日本學者石崎又造這樣評價漢文笑話:「所謂漢文笑話,罕有完全創作之作,多為支那笑話的改寫,或將民間街頭巷尾之談改編為古代笑話。概觀彼等俗文學者的漢譯態度,並非把笑話作為笑話來進行文學性鑒賞的,而是借為作文入門之途徑,抱著所謂戲作的態度。」從元和年間歷經百餘年後,寶曆元年/寬延四年(1751)成為一道分界線,之後百餘年間日本大量湧現漢文笑話集,目前仍可見的數量多達十數部。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寫作笑話的目的並非純粹使人發噱,而是以「譯準」為主要目的,提供學習漢文階梯的,有《譯準開口新語》、《譯準笑話》、以及《譯準笑文選》。日本漢文笑話集開始源於對中國笑話的譯介與模仿,在此題材發展過程中,曾經作為「漢文階梯」之學習漢語訴求的教科書,以「譯準」為標題,編寫一系列笑話集,本文所要探討之《譯準開口新語》、《譯準笑話》為代表作。除了梳理漢文笑話與中國笑話的繼承關係,本文試從二書的序跋、編選,進一步探討笑話選材的傾向及教化意涵的呈現,從敘述手法與類型的繼承與改編,兼顧「笑」與「知」的雙重意旨,深化其作為漢文教科書的特質表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