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勞工因為工作所引起的肌肉骨骼傷害(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WMSD)情形相當普遍嚴重,在國內為職業傷害的最大類別,急需以人因工程的方法加以防制。造成肌肉骨骼傷害的危害因子主要是長時間的過度施力、高重複動作、姿勢不良、組織壓迫、與振動衝擊。肌肉骨骼傷害不僅危害勞工的健康,同時也會降低生產力增加營運成本,同時造成國家社會沈重的負擔。為了防制肌肉骨骼傷害,先進國家都推出各種防制肌肉骨骼傷害的指引,教導如何以人因工程的指導原則來改善工作場所與工作方法,使人能夠以最自然、最省力的方法工作,消除或降低肌肉骨骼傷害,同時達到最佳化的工作產出,提升工作績效。防制肌肉骨骼傷害的首要目標是消除危害,其次則是降低危害。消除危害的方式通常是以外力取代人力,使危害因子完全消除,例如以機器取代人力,或以輸送帶取代人工搬運。降低危害通常是改變工作方法或改變工作姿勢:改變工作方法例如以腳踏鼓風取代以手鼓風,因為腳的力量比較大;改變工作姿勢例如將存放在地面的桟板架高至腰部,使人可以以站立的姿勢取料,降低彎腰取料的角度與頻率,或使用傾斜架將製圖桌或料籠傾斜,以利檢視或取料。因此每當有肌肉骨骼傷害或勞累不適之情形,首先要問是否這個工作可以用外力取代?使危害完全消除;要是不行,接著思考是否可以改變工作方法?使危害顯著降低;再不行,就考慮是否可以改變工作姿勢?使危害降低。以下我們依次將人因工程改善的三個指導原則:以外力取代人力、改變工作方法、改變工作姿勢逐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