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41.206
  • 期刊

台灣職業災害失能者重返職場機制現況與發展

摘要


勞工發生職災後,傷害輕者可能引發暫時性失能或暫時全失能,經治療復健後,得以復工或復職繼續工作。但情形較嚴重者如中度或重度失能者,除減損工作能力外並影響經濟收入,因此,職業災害所產生失能的影響,不僅是身心的失能問題同時衝擊勞工的工作權甚至關係生存權的重要問題。為協助職災失能者擺脫經濟及生活的困境,重返職場是最重要的核心議題,本研究參酌日本、韓國、美國、德國等主要國家的文獻探討,佐以深度訪談性質研究,並輔以次級資料分析,歸納失能勞動者重返職場現況,研提下列建議:一、整合職災失能者重返職場機制。二、落實雇主安置責任及協助推介勞工轉銜職場。三、提高企業僱用職災勞動者重返職場意願。四、強制企業僱用職災失能勞動者。五、鼓勵職災勞動者重返職場。六、避免僱用歧視。七、建置友善工作環境。八、運用人工智慧科技建構客製化就業安全服務機制。

關鍵字

職業災害 職業重建 復工

參考文獻


朱金龍(2014):赴日韓考察職業災害危害預防及職災勞工重建,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台北:勞動部。
吳淑芳(2018)。職業災害勞工職業重建補助辦法簡介,台灣勞工季刊(55),頁 52-55。
李政儒、郭晉源(2017)。職業災害職業復健現況調查研究,新北市: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林永頌、劉彥銓(2007)。職業災害勞工案件所涉法令及訴訟實務,律師雜誌,337,頁 41。
邱滿艷、陳由娣(2016):從多元觀點探討職業災害勞工之福利服務需求。社區發展季刊,153,頁440-453.

被引用紀錄


王翊涵、許卉家、張雅棋、李麗秀、沈名媛、張家綾、林佳瑩、蔡怡英(2023)。COVID-19疫情下職災勞工重返職場服務的展望與精進:以臺中市職災勞工個案主動服務計畫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31),1-27。https://doi.org/10.6687/JSDS.202303_(31).00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