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23.23
  • 期刊

以專案稽查評估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績效-研究機構為例

摘要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計畫第十五項,事業單位應有「安全衛生管理紀錄及績效評估措施」,而績效評估措施可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指標,其中「職業安全衛生缺失改善率」是常使用的績效評估方式,透過不定期巡檢、稽查,發現廠區內缺失事項,再進行追蹤改善,減少廠區內因為這些缺失而造成職業災害的風險。一般製造業不同,研究機構使用的化學品、設備設施、實驗流程都十分複雜,雖然有資訊系統進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但工作者在資訊系統上的管理落實度,仍需要透過各類的專案稽查確認工作者在資訊系統的正確性及落實性,另外也可評估現場實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專案稽查是一個全機構性的職業安全衛生活動,因此在執行前需要進行縝密的規劃,近幾年已執行過「機電安全衛生管理稽查」、「氣體及化學品管理專案普查」、「鋰電池管理專案普查」及「高危害性作業場所安衛管理及圖資稽查」,都有發現機構內管理不足之處,並加以改善。機構內透過專案稽查,主動找到應改善事項,或是精進危害防止措施,不但提升設備、設施及原料的本質及管理安全衛生,也讓研究同仁更關心自身作業環境的安全衛生,增加職業安全衛生的相關知識,做到工安三護。藉由專案稽查,從不同的主題主動發現機構內設施、設備及原料安全防護或管理不足的地方,在還沒發生人員傷害或設施損壞前加以預防,達到降低職業災害發生的風險,並提升組織內的安全衛生管理績效。

參考文獻


職業安全衛生法(民 102 年 07 月03 日)。
職業安全衛生法施行細則(民 109年 02 月 27 日)。
黃皓然(2011)企業電子化對安全衛生績效之影響,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已出版論文)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01). Guidelines on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s. Lond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