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23
  • 期刊

「文」的譜系:論晚明清初學者對屈辭藝術性的認識

"The Literary Pedigree": The Research on the Scholars' Understandings to the Artistry of Qu Ci during the Late Min and Early Qin Dynasty

摘要


本文經由《楚辭》學史導出,認為漢代以至宋代,大體從屈原之人格與情志的觀點,經由「比興」解碼,以詮解屈辭之義。儘管他們對《楚辭》的文學特性不是全然沒有認識。不過,仍少由屈辭作品本身語言形式之藝術性,以詮評其美感及價值。此一詮釋典範至宋代朱熹開始改變,及晚明清初而轉型。本文即以晚明清初學者對《楚辭》之批評,通過以情論道、虛實之辨、結構分析與細部批評等四項,闡明晚明清初學者對《楚辭》藝術性的認識。
晚明清初的《楚辭》學者「把形式問題提昇到這樣的高度來對待,不僅意味著一種從審美的意義上建立起來的藝術價值觀,而且更重要的是對藝術形式的美學特質的認識向前跨進了一大步:不再把形式僅僅當作表現觀念、情感的工具。」於是,《楚辭》的藝術經典地位形成,而《楚辭》研究也由經學、理學向文學轉變,開創《楚辭》學發展的新方向。本文因而能彰顯《楚辭》學中有關藝術審美批評之譜系,並藉此拓展《楚辭》學史之新貌。

參考文獻


朱熹著(2001)。楚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立元著(1984)。現代西方美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朱冀著(2000)。楚辭彙編:離騷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周裕鍇著(2003)。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周建忠(2005)。《楚辭》層次結構研究-以〈離騷〉為例。雲夢集刊。2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