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65.235
  • 期刊

從心性架構與格致工夫看牟宗三先生詮釋朱子思想之特點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 Zhon San's Interpretation of Zhu-zi's Philosophy-According to the Perspective Hsin-Hsing Framework and Ko-Wo Chih-Chih (Investigation-of-Things Extension-of-Knowledge)

摘要


本文從心性架構與格物致知工夫兩方面,討論牟宗三先生《心體與性體》一書對朱子思想的分析與論斷,而認為牟先生對於朱子思想中的心性關係,著重強調二者之「區別」所在,相對即較輕看二者之「合一」的面向;同時對於朱子之「心」,強調其「氣」的屬性,視其純屬心理學之心,在心性的關係中常將其作用偏限於「認知」、「管攝」。於是格物致知工夫在這樣的心性基礎下,便只是認知心向外攝理。依此,牟先生認為朱子格物致知工夫是以講知識的方式講道德,造成知識與道德的混淆。但若就朱子原典文獻而言,不論在心性論或工夫論方面,朱子都有具道德主體義的「心」之表陳、具本體工夫義的格物言論,此是牟先生的論斷所無法周延涵蓋,而吾人亦不能逕以「隨文說釋」輕率略之者。牟先生對於朱子思想有剔抉澄清之功;而由於朱子文獻尚存不同的意涵,因此關於朱子思想之詮釋,在牟先生論斷之外,當容許其他的可能向度。

關鍵字

朱子 心性 格物致知 牟宗三 他律道德

被引用紀錄


許滸(2017)。心有體用:朱子心學的構成與運作方式臺大文史哲學報(86),1-43。https://doi.org/10.6258/bcla.2017.86.01
張莞苓(2012)。朱熹哲學中「心」的意涵研究──對牟宗三論斷之駁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3279
許玉敏(2014)。朱熹及北山三子《大學》詮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04181
賴柯助(2014)。朱子道德哲學重定位:如何回答「道德規範性」問題?〔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02202
金慧洙(2015)。從朱子工夫論詮釋其理氣心性論〔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3563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