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120.95

摘要


雖然近年來我國運動用品製造業已在世界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運動服務業之發展仍處於萌芽之階段。因應國民所得提高、休閒時間增加及健康促進觀念興起,台灣運動產業發展,已由製造業轉向服務業,過去體育發展長期仰賴政府資源支援,運動企業組織多為中小企業,運動服務業者面臨缺乏市場競爭力及核心能力,且業者間各自發展缺乏整合的挑戰,因此,建立運動服務業者核心能力與加強產業成員間合作是運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課題。運動服務業者在面臨全球性競爭,若僅靠單一企業力量,難以和強調成本、速度及服務的全球運籌管理的國際性競爭。本研究建議運動服務業者以Michael Porter的價值鏈模式分析運動企業本身、競爭者及結盟夥伴的差異點及優劣勢,進而以運動企業本身或夥伴所擁有的優勢,如何與產業價值鏈上的夥伴鏈結,調整與安排產業鏈上的活動於最適合之處,以達到個別企業的競爭優勢與運動服務產業的策略目標。

參考文獻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臺北市: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方怡淳、林文郎()。
王慶堂(2008)。臺灣運動休閒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2(1),131-148。
成之約、林國榮、周旭華、徐世勳(2005)。台灣WTO 入會對運動工業衝擊的研究。Taiwan's Journal of WTO studies。55-94。
余強生、簡志成、陳怡如(2003)。如何以價值鏈模式來適當地安排或調整價值鏈上的活動藉以有效地達成企業競爭策略目標。東海管理評論。5(1),115-138。

被引用紀錄


王偉琴(2023)。運動休閒服務業員工自由時間管理、活動涉入、恢復經驗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23(1),133-161。https://doi.org/10.6547/tassm.202306_23(1).00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