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93.207
  • 期刊

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曙光-梁啓超小說理論取向及其實踐意義之探討

The Ray of Hope from Tradition to the modern-a Discussion about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and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Liang qi-Chao's Novels

摘要


在漫長的中國文學史上,一直以來,小說就是被視爲「小道」、「稗官野史」的一種文學體裁,到了晚明時期,才漸有文人如李贄、袁宏道等人的大力提倡,而古典小說的評論也藉由「評點」、「筆記」、「序跋」等型式呈現出來,雖然只有零星對小說的評論記載,卻是彌足珍貴的研究古典小說評論之重要依據。 但「小說」這一文體,依然沒有鮮明的理論架構。直至晚清,隨著當時欲救亡圖存的時勢,以梁啓超爲代表的「小說界革命」,強調「小說爲國民之魂」,正使得「小說」躍爲中國文學地位中最爲重要的文體,「小說」如何在大時代背景下扭轉它的地位?這當然要牽涉到梁啓超的小說口號如何提倡,其理論取向爲何的問題上。本文將從歸納梁啓超的「小說理論」相關篇章,並整理其特色開始談起。順此,我們不只是從歷史背景的觀點來看梁啓超的「小說界革命」,也從當時文壇「眾聲喧嘩」的參與小說理論的評論者中,一一地探討個別對「小說」文體的不同詮解及特殊想法。他們也許自身是小說的創作者,如吳趼人、梁啓超;也許只是小說的評論者,如黃摩西、俠人、夏曾佑,但透過一番的梳理與探討後,我們得以瞭解其理論與實際的落差,使用「俗」或「雅」之語言的衝突,小說實用功能的提倡與小說本質、美學理念的矛盾等等。因此,循著梁氏與時人的對話,再探討其實踐小說理論所產生的困境與突破,及圍繞著「新小說」的定位。 然而,這種種不協調的「小說」評論與實踐活動,事實上,並不會阻礙其在近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而是更突顯出其在從「古典小說」轉型爲「新小說」的重要過渡階段,是傳統邁向現代一項重大的小說啓蒙運動。

被引用紀錄


林芳如(2013)。清末民初戲曲改良「論述」之研究──以現代為想像的戲曲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7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