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82.45
  • 期刊

論《孟子》人性論及其現代意義

摘要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承繼發揚孔子學說與志業。孟子身處戰國動盪的時代,諸侯好戰相互侵略,造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面對如此局勢,激發了孟子「捨我其誰」的凌雲壯志,並有「兼善天下」的理想抱負。他提出性善、仁政的主張,樹立知識分子積極救世的奮進精神。在孟子的時空氛圍中,充斥著異端邪說,他為了要維護正統,周遊列國,傳揚仁政的理念,終究不成,返鄉終老於鄒,著書教化。孟子認為仁義為人的本性良能,可達之於天下。從愛家敬親的行為觀之,走出自人本性的意識行為,不需經後天經驗學習。孟子人性論以仁義為依規,以性善為準則,居仁由義乃人人所固有的。他道性善,啟迪了人有為善及向善的自發自覺性,只要尋回放失的心,將私利的欲念拋除,便可遵循正道而行。孟子人性論的觀點,從仁義禮智之心發端做起,這需要真積力久的工夫來完成並奠定品格上的存養與擴充。孟子的思想是有張力,在人間世界與政治力量的牽制抗衡中,他是理出一條人性本善的大道。他從生活經歷中,將生命的智慧彰顯,強調了實踐的工夫,成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風格。所以,孟子的思想是足以供給現代人行為經營及生活哲理的最佳典範。

關鍵字

孟子 性善說 人性論 現代意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