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79.161
  • 期刊

禮、俗與宗教的相融-以臺灣「做十六」習俗為例

摘要


禮的起源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祭祀迷信,與宗教相關,不過儒家利用原始祭祀時的言行規範、心理狀態,並加以擴充應用範圍作為人的行事準則,「重新」架構了「禮」,因此儒家所架構出的「禮」,逐漸將「宗教」色彩弱化。然而,若觀「禮」的發展,實則呈現一種「俗」轉「禮」,「禮」又向「俗」,甚至是與「宗教」相互滲透的現象。並且,這樣「禮化的俗」(「禮俗」),對於人民的約制力量更具有影響力。因此本文從「禮」的本質出發,探究禮中本就存有的宗教性,以及禮在隨著當代社會俗化的過程中,俗與宗教的融合或碰撞。以古代富有政治、職權責任意味的「冠禮」,與近代宗教習俗氣息濃厚的臺灣「做十六」的成人禮習俗相比對,加之舉例其他國家對於成人禮的實施方法來佐證,試圖證明臺灣「做十六」成人禮獨有的區域性特色以及宗教色彩的融合,探析「禮」與「俗」的相互牽制,以及佛道「宗教」融入禮俗的現象,由此論禮、俗與宗教之間的關係,不論是「大傳統」還是「小傳統」,「俗化」或「宗教化」,只要不違背「禮」的內涵精神,都應是被社會所接受的。

關鍵字

成人(成年)禮 捾絭 換絭 脫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