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95.194
  • 期刊

台灣中部地區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之流行病學調查

摘要


近年來由於愛滋病患逐年增加及分枝桿菌檢驗技術的進步,NTM的分離率及罹病率不斷的上升,特別是在肺部及皮膚的感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實驗室分離出NTM的比例正逐漸升高,甚至有可能高於結核分枝桿菌群。目前NTM尚未有人傳人的案例出現,臨床上所分離的NTM約有三分之一具有臨床意義,其餘多屬環境汙染(contamination)或體內寄生(colonization),一旦病人免疫力不佳時也可能進一步造成感染症狀的出現。本院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分枝桿菌實驗室所分離的1393株非結核分枝桿菌,利用生物晶片(DR.TBDR/NTM)輔以DNA定序方式進行鑑定。結果共分析出39種菌型,在分離的NTM中,比例最多的分枝桿菌分別為MAC(M.intracellulare andM.avium)(34.32%);M.abscessus(26.06%);M.gordonae(8.54%);M. fortuitum(8.40%)及M.kansasii(6.82%),佔所有分離NTM 的84.14%,快速生長型之NTM(RGM)所佔比率達39.99%。分析結果比率最高的前五名菌種與亞洲其餘國家相似,值得注意的是M.abscessus 為台灣分離出最多的快速生長型分枝桿菌,其餘國家多為M. fortuitum 或是M.cholonae,然而M. abscessus是引起肺部感染機率最高的快速生長型之NTM,同時也是國內照護單位群聚感染爆發最常分離出來的菌種。NTM感染的治療相對於結核病治療更為困難,除了不同菌種所使用的藥物皆不同,治療的時程一般比結核病更為冗長,因此藉由菌種鑑定及流行病學的分析可以提供醫生在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時更多的資訊並增加病人治癒的機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