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13.197
  • 期刊

臺灣造船及海洋產業現況分析與發展對策

摘要


臺灣是四面環海的島嶼,對外貿易除了空運外,超過90%的貿易量均仰賴海運,依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出版的2016年度世界海運評估(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16),臺灣航商(含國籍與權宜船)擁有898艘商船(大於1,000總噸)、4,818萬載重噸,佔全球航運的2.58%。同樣,依據臺灣造船工業同業公會2012~2016年臺灣造船產業的產值平均有586.9億元,帶動了135家造船會員廠及2.5萬從業人員,讓臺灣造船及海洋產業能持續發展。然而,近年來因全球金融風暴、船舶過剩、銀行信貸投放收緊,以及油價下跌衝擊海洋工程投資。加上世界環保意識抬頭,對溫室氣體與污染減排的要求下,環保法規日益嚴苛,造成市場持續低迷、新船訂單枯竭與船廠手持訂單大量減少,更在搶單效應下使得新船價格仍繼續下跌,產業環境急速惡化,面臨生存危機。臺灣造船及海洋產業的現况,已顯現出規模經濟與供應鏈不足現象,且離岸工程發展遲緩,加上軍艦與公務船建造難以持續性推動,產業有滯後發展的現象。如果國家能在政策上有計畫性的釋出軍艦與公務船建造需求,再輔以包括綠色能源的離岸風電等工程的推動,並建構完整融資體系,即可發展出具有經濟規模及世界競爭力的產業。在面對國際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臺灣造船及海洋產業應優化綠色與環保船舶技術、健全優質造船教育與培育工程及技術人才、突破融資策略吸引船東在國內造船,並掌握造船及海洋產業開發所需關鍵核心技術,建立起智能船舶與智慧船廠所需能量;再利用先進科技以掌握設計與製造技術,進而帶動產業升級轉型、創造高附加價值的產業效益,讓臺灣造船與海洋產業能夠產生群聚效應,促進經濟與貿易的發展,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並確保海防及航運的安全屏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