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202.54
  • 期刊
  • OpenAccess

福佬客?廣東福佬?三山國王信仰與堆外粵人廣東移民屬性研究-以屏東崇蘭、海豐、九如為例

摘要


台灣三山國王信仰現象,慣常被視為客家群群的索引工具。但邱彥貴認為這種簡單的族群識別方法需要深思與討論。其將台灣的三山國王信仰歸類為四大類型1,會館型:出現在清代兼具行政與商業機能的城市,如分府設省前的台灣府城台南,以及諸羅、彰化兩個老縣治。2.客底型:即客家索引的實際例證,分佈極為廣大,隱約有一條南北縱貫的地帶,其中包含約近二十個大大小小的祭祀單位,為福佬化的客家人。3,防番型:與台灣原居的南島語系民族有關,無論福佬或客家在拓墾進人山區漸次與中央山脈兩側的南島語系民族接觸,形成迄今尚未解決的生活空間之爭。4.潮州福佬型:信徒人數以潮州福佬居多,潮州客家則占少數。福佬客即福佬化的客家人,目前臺灣最大的族群為福佬人其中有包括一部份的福佬客,只是隨著墾拓的推移,有部份居於弱勢的客家人被福佬人同化成為不會說客家話甚至不知自己客底身份的福佬客。廣東福佬是指居住於廣東省潮州市、揭陽市及汕尾市等地的語言接近福佬話的族群,這族群人在臺灣社會往往隱而不彰,且易與福佬客相混淆。本文主要要探究堆外地區清代廣東移民屬性,以屏東崇蘭、海豐、九如為例,至今究竟有多少福佬客的成份?有多少是廣東福佬的成份?而選定地區皆有三山國王之信仰,故本研究也有助於釐清本地區之三山國王信仰與客家族群及廣東福佬族群的關係。

關鍵字

福佬客 三山國王信仰 海豐 崇蘭 九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