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63.236
  • 期刊

「體驗」作為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種方式:內涵與實踐

摘要


體驗教育如何能夠作為一種教育方式?什麼樣的旅行,能夠成為多元文化教育有效的方式?體驗教育是養成國際移動能力的渠徑之一,在反歧視教育中所謂的「體驗教育」著重於文化體驗,透過體驗(experience)產生感受、然後開始能夠同理,因此是反歧視教育很重要且有效的方式。「體驗」作為一種跨界的型式,打破範疇(category)之間的界線,這樣的理論位置正是多元文化概念的基礎,而位置造成的觀看視角不同,因此若能讓主/客易位,有機會從不同視角觀看世界,能夠置身不同於「習慣」、「理所當然」或主流的位置,正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內涵,而「體驗」正是讓「位置」轉換的直接方式。本文先說明社會化、單一故事與阻力最小的一條路可能產生的社會偏見與歧視,接著進一步以「體驗」為出發點與標的,從體驗教育的內涵與實踐,說明「體驗」如何能夠作為一種教育方式、什麼樣的「體驗」可以產生多元文化教育的效果,接著提供文化體驗的課程設計供學校教師參考。

關鍵字

體驗 跨界 多元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王雅玄(2008)。進入情境與歷史:臺灣原住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9(1),33-68。
成令方譯、林鶴玲譯、吳嘉苓譯、Johnson, A. G.(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臺北:群學。
李淑菁(2013)。籬/離/釐:觀看越南的性別風景。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5,13-22。
李淑菁(2016)。《印尼etc. 》:伊斯蘭性/別文化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12),150-155。
賴樹盛(2008)。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臺北:天下雜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