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60.156
  • 期刊

中部某醫專護生初期階段與後期階段實習壓力之比較及因應壓力之探討

摘要


本研究旨在評估某醫專五年制護生在各科護理實習之初期及後期階段,在實習情境所產生的壓力源、焦慮現象之比較,因應壓力之策略以及探討宗教信仰與因應策略、焦慮程度之相關。其結果做為未來輔導護生學習的參考。本研究對象全是女性,平均年齡第20.4歲,有宗教信仰者104人(佔31.9%)。以結構性封閉式問卷收集護生在實習情境內產生的壓力源、焦慮現象及因應壓力之策略。計發出問卷372份,經整理有效問卷326份(佔全數之87.7%)。因慮策略之問卷內容採專家效度,並以Cronbach's α測其信度,α 值年均0.89。以SAS PC+/6.04版進行資料統計分析,結果如下:護生運用因應壓力之策略以邏輯分析最多,次為解決問題,情緒的發洩最少。尋求紓解壓力之專業對象以實習指導教師最多,次為護理人員:發洩情緒的方法,以聽音樂最多,依序為睡覺,與人聊天以及逛街。有宗教信仰者運用尋求資訊的策略較無信仰者呈現顯著偏高。她們常運用禱告或求神,以及與專業人員談論問題等方法。焦慮程度越重者,較常使用情緒發洩的因應策略。實習初期與後期階段壓力源之發生頻度的平均得分在人際關係欠佳,訊息反應能力欠佳,工作環境之壓力以及教師要求之壓力呈現顯著偏低。困擾程度方面,初期階段較後期階段在人際關係欠佳,訊息反應能力欠佳之平均得分呈現顯著偏低,然而學習能力欠佳之平均得分呈現顯著偏高;自覺別人以負向態度相待,初期階段較後期階段出現的次數約少二倍。不論是初期或後期階段,護生自覺被待以負向態度之來源者相同,依序為護理人員、病人、指導教師、病人家屬。常見的負向行為亦相同,包括:冷淡、不信任、不耐煩、嚴厲。焦慮反應之程度,初期較後期階段顯著偏高,其中以焦慮感覺及焦慮思考差異最大。有宗教信仰者,焦慮程度比無宗教信仰者呈現顯著偏低。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