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4.69
  • 期刊

從「生活世界」到「場域性主體」:「存有三態論」內涵的現象學思路及其歷史定位

摘要


世界,這看似尋常,實則層蘊邃密的概念,在客觀主義或實證主義論者眼中,一向只作為意識之對象,或一切對象之總和。然而,在現象學最精微的洞見裡,「世界」不是放在對象域裡被理解;它根本上就以一種不可界定的先在性構成了意識的存在背境;即此而言,現象學的根本凝視點聚焦於理論化與科學化之前「被預先給予的既有世界」;這世界涵泳著意識、孵育著意識,甚而在難以細察的綿密影響中,形構了意識的每一個理解活動與意義動向。這意味, 不是主體決定了世界, 而是世界決定了主體。當然,這兩個世界各有脈絡:前者是「對象化思路」所決定之作為「客觀事實」的「實體世界」;後者則是「現象學思路」所力求回返之作為「意義場域」的「生活世界」。正是在這對比脈絡下, 本文拉開了一個相對寬廣的視域, 以期更相應地把握「存有三態論」在體系建構上有別先輩大師的殊勝理路,並就其現象學底蘊重估其合理的歷史定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