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35.77
  • 期刊
  • OpenAccess

竺法護譯《正法華經》「自然」譯詞析論

A Study on the Word "Zi-ran" in Dharmarakṣa's Translation of the Lotus Sutra

摘要


「自然」是漢語中固有的詞語,於先秦已凝合為複合詞,可作形容詞、副詞或名詞,在道家思想中更有豐富的哲學意涵。自佛經的漢譯初期開始,許多不同的梵文佛教術語都譯為「自然」,造成解讀上的極大困難。本文透過《正法華經》譯文與現存梵本的比對,發現作形容詞和副詞的「自然」,多數在梵本中找不到對應詞語,推測是譯者為了滿足以四字為一音節停頓所作的添譯。與梵本對照有助於部份文句中「自然」詞性的正確判定,惟作形容詞和副詞者的詞義一般並無解讀上的困難。名詞方面的問題則甚為複雜,許多不同的梵文詞語如"svabhāva"(自性)、"prakṛti"(本性)、"nirvāṇa"(涅槃)、"svalakṣaṇa"(自相)、"asaṁbhūta"(無生)等,竺法護都譯為「自然」,僅透過漢譯本的文句必然無法對其意義作正確的解讀。結合漢語、梵語、藏語的語文學和佛教文化的科際整合研究進路,勢可為初期漢譯佛典的語文研究帶來重大突破。

關鍵字

語文研究 《正法華經》 自然 詞性 詞義

被引用紀錄


李學明(2017)。性的現代轉型:一個關鍵詞的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721
黃昱瑄(2011)。都市環境中認知自然度之影響因子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82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