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5.202
  • 期刊
  • OpenAccess

佛教輪迴思想的論述分析-以《弊宿經》裡佛教徒與「虛無論者」的輪迴辯論為考察線索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Rebirth in Buddhism: An Investigation by means of the Debate between the Buddhist and the Sceptic in the Payasi Sutta

摘要


佛教接受印度傳統輪迴觀念,卻批判傳統思想的「有〔我〕輪迴」為「常見」,也駁斥當時新興思想的「沒有輪迴」為「斷見」,認為這兩種相反的輪迴觀念皆是「邪見」。若是如此,佛教如何透過自身宗教經典的「論述實踐,在這兩種相反的輪迴觀念上,證成與維護自身意義的輪迴思想呢?這篇文章旨在初步思考此問題,並選擇其中的後者作嘗試性的回答。首先,本文約略地描繪出佛教輪迴思想的「前理解」背景,進而指出佛教構成自身意義輪迴思想的歷程,至少必須回應兩種主要「他者」論敵的觀點:其一是持「常見」的輪迴肯定論者,其二是持「斷見」的虛無論者。佛教自身意義的輪迴思想亦是在這兩種主要敵論的鏡映裡被辯證地構成。其次,本文以《弊宿經》為題材,透過漢巴語系佛教經典的對讀與解釋,說明佛教對持「斷見」虛無論者的批判觀點,並從「論述分析」的角度,探討佛教如何運用宗教經典的「論述實踐」達到宣教與護教目的,藉此揭示宗教經典背後的價值預設。

參考文獻


《梵網經》Digha Nikaya. I. II, p. 23.
姚衛群(1996)。印度文化百問。高雄:佛光出版社。
凱倫.阿姆斯壯(2002)。眾生的導師:佛陀─一個追尋菩提的凡人。臺北:左岸文化。
觀淨比丘(2004)。復歸佛陀的教導。員林:正法律學園。
Samyutta Nikayo. II, p. 25-2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