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212.99
  • 期刊
  • OpenAccess

論漢地佛教的方術靈神化、儒學化與老莊玄學化-從思想理論的層面看佛教的中國化

On the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

摘要


佛教的中國化,經歷了不同的途徑、階段與方法,並有漢化、藏化和傣化等的不同。就外來佛教與漢文化的關係而言,佛教的中國化在思想理論的層面上主要表現為方術靈神化、儒學化和老莊玄學化等三方面。佛教的方術靈神化主要是說佛教對中土黃老神仙方術的依附和對靈魂不死、鬼神崇拜等宗教觀念和迷信思想的融合吸收,從而在信仰和行證的層面上為佛教在中土的傳播開拓了道路。佛教的儒學化則主要表現在對儒家倫理名教的妥協調和及對儒家人文精神和心性學說的融合吸收。佛教的儒學化為中國佛教的社會倫理品格和心性學說等奠定了基礎,並為文化士人的接受佛教進一步創造了條件。作為「哲學的宗教」的佛教還通過老莊玄學化而加深了與中國傳統思辨哲學的會通,並藉此正式登上中國學術思想的舞台,突顯了自己特有的理論價值。漢地佛教的方術靈神化、儒學化與老莊玄學化是相互聯繫、並存並進的,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思想體系中又各有側重,佛教的中國化與傳統文化的佛教化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祗有從佛教與傳統文化的相互影響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國佛教的特點,也才能更好地研究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

並列摘要


The sinicization of Buddhism had gone through different ways and stages. In terms of its relationship with Han culture, the sinicization of Buddhist theory has manifested itself in its apotheosis, and its coloring by Taoism and Confucianism. Study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Buddh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culture could contribut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houghts.

參考文獻


恩格斯(197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
中村元(1982)。儒教思想對佛典漢譯帶來的影響。世界宗教研究。1982(2)
洪修平(1985)。佛教若思想的傳入和魏晉玄學的產生。南京大學學報
方立天(1989)。佛教中國化的歷程。世界宗教研究。1989(3)
卡爾‧雅斯具爾斯(1989)。歷史的起源和目標

被引用紀錄


王麗雯(2015)。唐代小說中異僧形象特質探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0954
林韻柔(2009)。五臺山與文殊道場──中古佛教聖山信仰的形成與發展〔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183
黃莘瑜(2008)。網繭與飛躍之間——論湯顯祖之心態發展歷程及其創作思維〔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2909
周欣婷(2005)。命運觀的兩種詮釋類型──以王弼和程頤為研究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1771
紀志昌(2004)。兩晉佛教居士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4.1030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