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07.161

摘要


藉著觀察與推論,人類得以認識事物、形成理解。實物是博物館對外溝通的語言,物質文化的展示設計不只應著重於器物本身的描述其初級功能的解釋,還應將器物置於其本有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脈絡中來詮釋。由於展示牽涉到展示品的本質及範疇、傳譯的設計方法及其效果、參觀者所能與所欲接受的訊息等三個層面,因此展示設計要關懷這三者本身的特性,更要了然其間的關係,理論的背景因而涉入設計的過程,決定物質文化展示所呈現出來的面貌、質感與價值。從最單純的製造方式的瞭解到規劃出探究人類心靈運作與社會文化結構原則下所影響的象徵功能,物質文化有許多單一展示或整合展示的途徑,配合考慮人性的需求、展示演出本體的物理條件、展品及其社會文化的本質等要素,物質文化的展示才能跳離化約的陷阱,達到刺激思考、反省、美感情緒等需求。台灣的博物館事業方才起步,因此認真的思慮展示方式與展示對象的基本性質後,我們可能會發現台灣物質文化的展示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甚至讓我們進一步的去思考博物館事業的「終極關懷」為何?在台灣從事博物館事業者應有何普同或特殊的基本視野和企圖心?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林慶和(2010)。博物館特展中減量、循環與再利用之設計原則— 以台灣四個特展個案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000451
陳儒瑋(2005)。歷史場所解說探討-以金門島水頭聚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8064752
吳詩怡(2008)。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3849
簡克勤(2012)。國立臺灣博物館收藏文物「柯象」與土庫事件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1531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