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8.36
  • 期刊
  • OpenAccess

文化、觀光與博物館

摘要


後現代工業社會中的博物館,其參觀者可比喻為當代的觀光朝聖者。博物館性質的相關機構,已在衆多的文化遺產經營事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今日,觀光與文化遺產業的運作和發展,很顯然的,已緊密的扣弦在一起,而且,就在面對強勢的全球化商業導向經營之聲浪中,博物館文化與大衆休閒、傳播、媒體文化之間,正不停的展開一場又場的角逐戰。如此,使得博物館從業者不得不再三的提出,是否需堅守傳統博物館所定義的角色與功能,或是,必需再重新找尋新的定位……等問題。鑑於此,本文中筆者首先說明在社會變遷的前提下,民衆的觀光休閒取向心理、文化遺產的廣泛經營方式及博物館機構的發展,三者之間彼此交織之關聯性;再則,整理各家學者之見,闡述文化之經營、展現與詮釋過程中,可能正遭遇的侷限與瓶頸。最後,並推測後現代社會中所凸顯的若干文化特質和新的博物館潮流。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陳叔倬(2023)。《文化資產保存法》與《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的法律競合二例探討文化資產保存學刊(65),31-41。https://doi.org/10.6941/JCHC.202309_(65).0002
賴嘉宏(2016)。分析媒體如何建構國家級博物館之形象-以2009-2015《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報導故宮南院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1020
蕭斐馨(2016)。台法美術展的合作模式:以2013年「莫內特展」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355
李如茵(2015)。「礦城的記憶與傳播」,新博物館對地方意義之建構─以黃金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735
游舒雲(2009)。流動的文化資本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之特展」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0901346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