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48.24
  • 期刊
  • OpenAccess

生態博物館在法國-矛盾與曲解

摘要


法國生態博物館的源起係由希微賀(Goerges Henri Rivière)洞燭機先,參考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許多戶外博物館的作法加以引入。由於生態博物館所展現的跟上時代,提供現世一種新的人文主義之驚人能力,不但顛覆了大型博物館那種凍結時空的舊觀念,且透過其所提供的種種型式,每個微型社會都可客觀地展示其遺產,並由此實踐1972年聖地牙哥的圓桌會議(Santiago round table)的種種觀念,其中一個觀念是:博物館是服務社會的機構,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本質中的種種要素,旨在促使它協助社區意識的形成。文中亦提及生態博物館的一個困境:生態博物館究竟是不是大衆合法擁有的文化遺產?或是那些反對社會變遷者所依附的一個避難所?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鄭明輝(2007)。繪本下的城市書寫-再現台北城市博物館的設計操作〔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0890
楊增泉(2006)。啟動共生:無尾港生態社區的地方記憶與想像〔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06.00016
陳顥月(2006)。生態博物館之研究-以黃金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0585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