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172.7
  • 期刊
  • OpenAccess

人們為什麼蒐藏?

Why do People Like Collecting?

摘要


近年來,臺灣社會有愈來愈多的人喜歡「蒐藏」物品,包括古董、考古出土文物及生活上各式各樣的東西。本文即透過文獻回顧、現象觀察及調查,試圖廣泛的描述蒐藏之行為現象,並提問其背後原因。同時,亦對現今臺灣之年輕人、業餘考古家、古物蒐藏家三者在蒐藏心態、行為與物品上,做一初步比較,藉以對應上述文獻與社會觀察所得。結果顯現,大體而言,年輕人的蒐藏較「非正式化」,是一種「自我認同」的表現;而古物蒐藏家最「正式化」,已成為社會上的種「身份」象徵,業餘考古家則處於上述二者之間,但有向後者靠攏之傾向。最後,本文並簡要論及「蒐藏」現象的副效應,期盼國家未來的文化政策對此現象有較佳的引導,讓「蒐藏」的好處回饋至社會本身。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王湘文(2014)。流動的禮物:國立故宮博物院蒐藏史的研究(1950-2012)〔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258
謝藝婷(2014)。物的社會生活與蒐藏:《格爾尼卡》的流動生命史〔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121
嚴儀華(2006)。台灣公立美術館典藏政策與執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304200714344995
林子淵(2009)。運動鞋收藏者收藏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483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