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69.151
  • 期刊
  • OpenAccess

從博物館意識談博物館人的誕生與形塑

Museum Consciousness and Museum People's Birth and Development

摘要


本文耙梳博物館存在事實與意義的多變性,以「博物館意識」觀點,嘗試在知識論(認識論)層次上整理出一種可以協助釐清博物館現狀的解釋途徑,並從認同與社群的角度論述「博物館人」的屬性與發展。文中以臺灣博物館質量變化的事實,省思現存現象背後的意含,並以後設博物館學的思考理路,指出博物館「想像的共同體」在現存社會中的多元發展與相互競爭,並建議從博物館意識的思維形塑理想的想像共同體,藉此促進專業博物館人以及生活中的博物館人的誕生成長。

並列摘要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e metamorphosis of museum forms, realities and mean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eum consciousnes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vide a useful approach to clarifying the chaos of museum conditions 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useum people based on their identity and social grouping in Taiwan. Through recovering the hidden meaning represented by the existing status quo,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museum as imagined community is based on meta-museology. Finally,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museum consciousnes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useum peopl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fessional museum field.

參考文獻


2003年8月網站資料
2003年8月網站資料
王嵩山(2005)。想像與知識的道路: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臺北:稻鄉。
光泉文教基金會(2002)。中華民國博物館名冊。臺北:光泉文教基金會。
周樑楷()。

被引用紀錄


辛治寧(2012)。「我們是誰?」多重組織認定的建構與發展歷程-國立歷史博物館之個案研究〔博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8/YZU.2012.00042
林瑜婷(2015)。台灣博物館公共性的邊界與突破-以賽德克.巴萊系列展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5.00133
阮淑祥(2006)。手機語音導覽服務創新與經營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10541
方妍云(2007)。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探討:以宮崎駿吉卜力美術館為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1907200716291800
蔡雪玲(2012)。博物館觀眾涉入、服務品質、觀眾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整合行銷傳播的雙干擾效果〔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1-18062012201423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