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6.126
  • 期刊
  • OpenAccess

Anarchism and Traditionalism: Lin Shih-p'ei

無治主義與傳統思想-劉師培

並列摘要


以經學立名之劉師培(1884-1919)曾於民國成立前鼓吹無治主義,其思想歷程雖短暫,但亦可表示「經世致用」之思想在近代革命潮流中所起之作用與感觸。故劉氏與無治主義之一段思想因緣,除現示近代中國新舊思想交接之方面外,亦有使吾等對於無治主義之本質作更深探討之需要。劉氏闡揚其政治社會觀之時期甚短暫,由1903至1908年。其間又可分爲兩期:前期由1903至1906年末,乃劉氏熱心於民族主義與反满行動之時期,其代表作爲攘書及中國民約精義,“兩書均追溯傳統思想中之「華」、「夷」、「平均」、「民本」等觀念,目的無非求證今於古,故亦頗見託古之姿態。劉氏第二期之思想始於1907年,是年劉氏夫婦抵日本東京,結交同盟合人士與日本社會主義者。其後因人事波動與新思想之刺激,劉氏與其妻何震脫離民報範圍,自樹無治主義爲標榜,並創刊天義報與衡報。天義時轉載巴黎新世紀之言論,但亦有其獨立之意見;該報之主動力似爲何震,故婦權極受重視。劉氏則盡力推崇無治主義之平等、平均觀,而對於個人與自由主義未多措意。1908年底劉氏忽投靠於端方幕下,以東京爲基地之中國無政府主義運動亦從而結束。劉師培之背離無治主義,其「罪」似不應加於其原有之傳統思想。過去作如是解釋者雖不一其人,惟不够深切得當。新舊思想並非絕對不能調和。無治主義於繁殊之近代政治學说中乃最富有「傳統」傾向之思想。在理論上,無治主義雖極度褒貶傳統之政治、經濟、社會與風俗,但同時亦贊美「民」之傳統性及其於人類自然史中之地位。無治主義所批評者爲矯飾之社會,而非民間素有之互助良習;無治主義者祈望民間互助之傳統充分實現,亦即目前之政體與社規完全崩潰。無治主義之思想時出時沒,亦即人類理想之時出時沒,劉氏之鼓吹與背離無治思想殆亦循此律。無治主義理想之推動力往往屬望於舊强權之破壞,而其理想則常消失於新權力之形成。蓋無治主義因其非有治主義,故建立新政權之工作須付之他人,另求他說。至善之理想亦因此而有其反面-失望。劉師培個人思想之變化又豈可逃出此無治主義本身之歷程!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