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239.155
  • 會議論文

科普網站介面設計與訊息內容呈現之分析-以PanSci泛科學新聞網站為例

摘要


科學傳播長期以來被視為是國家發展的重點,有關於媒體如何呈現科普訊息知相關研究也已累積大量文獻。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與普及,科學網站與科學部落格的數量逐漸上升,民眾也漸漸透過網頁接受科普訊息及吸收科學知識,使得網際網路被視為是發展科學傳播與落實科學普及的新契機。過去國內科學部落格的可見度並不高,民眾主要仍是透過網路新聞獲得科普訊息。PanSci泛科學新聞網向不同科學部落客邀稿,收集來自不同科學領域的科學文章,作為科普部落格的集散平台,成為國內最大且瀏覽人次最多的科普網站。本研究目的為初探PanSci網站介面設計及其科普訊息內容的主要呈現方式。以使用者介面設計理論為基礎,檢視PanSci網站之使用性、吸引力以及互動性程度,探討PanSci網站供稿者主要背景來源,以及不同科學主題的更新頻率,以了解科學網站的基本結構;接著從兩個面向探討科普訊息內容的呈現方式-是否提供科學概念之解釋、如何增進科普內容的親近性。一般而言,科學知識艱澀難懂,內容充斥者許多專業術語,使非相關科學背景的民眾難以理解。故科普訊息如何進行就科學概念進行解釋,增進內容親近性以拉近和閱聽人之間的距離,都是呈現科普訊息的策略。本研究選取PanSci網站所包括的12個科學專欄,於102年9月、10月以及11月之三個月內所發表的文章做為研究樣本,樣本數共計138篇。接著建構網站基本結構、概念解釋、內容親近性、及多媒體應用等四大類目,並以內容分析法針對不同科學文章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PanSci網站中文章數最多者為精神心理專欄,第二多者為科技前沿專欄。作者的背景主要為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有部分文章是源自於其他科學網站或科普部落格。在科學概念解釋方面,超過六成的科普訊息都會進行解釋或說明,主要方式以文字敘述為主,利用超連結提供解釋者次之。此外,科普訊息通常會藉由幾種方式來增加與閱聽人之間的親近性:作者自行設立文章標題以吸引閱聽人、常以生活中的例子或經驗作為開場、在文章中常提出問題促使閱聽人共同思考、針對文章內容提供個人評價及意見、並提供參考資料或延伸閱讀。最後,結果顯示PanSci網站中的文章都會附圖片,以裝飾性圖片居多,影片和動畫等多媒體呈現的比例較低。網路科學傳播正逐漸成長與茁壯,透過網路獲得科學新知也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國內科普網站及科學部落格也逐步地發展,PanSci泛科學新聞網並非國內唯一的科學網站,但卻是目前人氣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網站。本研究藉由分析PanSci網站之介面設計及科普文章,歸納科普內容呈現的主要模式,初探國內網路科普訊息之呈現方法及策略,提供國內科普作者在撰寫科普文章時的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