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53.5
  • 期刊

從個性解放到服從組織-中共早期革命青年的情感研究

摘要


五四時期,進步青年在轉向共產革命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關注的重點。文章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情感體驗、情感能量以及情感交往。情感體驗是指,當五四時期的「個性解放」逐漸被以強調集體性和紀律性見長的革命文化替代時,不同的革命者所表現出的情感樣態差異;情感能量關注的是,真正推動地方革命組織落地與發展的地方青年自身所具有的情感強度,高強度的情感能量能夠營造革命氛圍、帶動和吸引身邊更多的青年加入共產革命;最後,本文還討論了情感交往問題,具有高強度情感能量的革命青年在具體實踐中,往往表現出強勢、自我、支配性的男子氣概,這極大地破壞了革命組織內部良性、健康的情感交往形式。

參考文獻


Wen-hsin Yeh, 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Chinese Communism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6-9.
閻小駿:〈譯序〉,載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著,閻小駿譯:《安源:發掘中國革命之傳統》(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4),頁viii。
陳耀煌:〈北方地區的共產革命,1920-1927——一個組織史的考察〉,《新史學》,第26卷第1期(2015年3月),頁117。
Xiaohong Xu,“Belonging before Believing: Group Ethos and BlocRecruitment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Communism”,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8, no. 5 (2013): 775。
應星:〈學校、地緣與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網絡的形成——以北伐前的江西為例〉,《社會學研究》,2015年第1期,頁1-2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