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145.200
  • 學位論文

中國陸棚底棲魚類資源1974-1989年間之時空分布特徵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1974-1989, of Groundfish Resources in Continental Shelves off Mainland China

指導教授 : 葉顯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係根據臺灣大學底魚生態力學研究室自1974-1989年,共16年在中國陸棚作業的臺灣拖網漁船漁撈日誌資料,按季別、10’×10’海區及底質成份等屬性加以彙整,以定性的角度探討主要底棲魚類資源在底魚棲地間之時空分布特徵。 分布特徵結果顯示:(1)主要分布在海域底質為泥質的魚類資源為小黃花和柔魚;主要分布在海域底質為沙質的魚類資源為白鯧、紅目鰱、狗母、秋姑和金線;主要分布在海域底質為混合質的魚類資源為白帶魚、海鰻、白口、肉魚和烏賊。(2)白帶魚全年皆主要分布在東海中北部外海,此外,每年9-2月亦集中分布在臺灣海峽。(3)海鰻每年3-8月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北部和東海北部近大陸沿岸海域;每年9-2月主要分布在東海中南部近大陸沿岸海域。(4)白鯧每年3-8月主要分布在東海北部近大陸沿岸海域;主要分布在東海北部外海。(5)小黃花全年皆主要分布在東海北部外海。(6)白口全年皆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7)紅目鰱全年皆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南部至南海北部和東海南部。(8)狗母每年4-9月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和東海南部;每年10-3月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9)肉魚每年1-6月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南部;每年7-12月主要分布在東海中南部。(10)秋姑全年皆主要分布在臺灣海峽。(11)金線全年皆主要分布在南海北部。(12)烏賊每年3-8月主要分布在東海中部近大陸沿岸海域和臺灣海峽南部;每年9-2月主要分布在黃海南部、東海中部和臺灣海峽。(13)柔魚每年6-11月主要分布在東海南部;每年12-5月主要分布在黃海南部至東海北部。 分布指標結果顯示:烏賊每年3-8月的資源分布重心位置在東經118°45’、北緯23°15’海域;每年9-2月的烏賊資源分布重心位置在東經119°5’、北緯24°15’海域及東經124°25’、北緯29°5’海域。

參考文獻


沈大焜、洪柏懿(編),2011。《耕耘臺灣 農業大世紀-漁業風華》。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曾萬年,劉錫江,1972。「東海南區、臺灣海峽產白口魚之生殖生態的研究」。《臺灣水產學會刊》,1(2):20-30。
劉錫江,蘇茂森,1972。「南海北部產金線紅姑魚之產卵生態的研究」。《臺灣水產學會刊》,1(1):39-46。
田士金,1995。「中國東海東南區底棲魚類之評估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林翰飛,2008。「臺灣北部海域單拖漁船漁獲組成與群聚指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