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235.3

摘要


本文探討我國現行偵查犯罪實務中,如何透過偵查手段去深入瓦解組織性、常習性之犯罪,若緊守傳統偵查手法以因應現代多變的犯罪型態,在查緝之成效上會受到如何之限制?其癥結何在?透過這些探討,本文擬研究以我國之犯罪偵查實務背景,有無採用更新、更有效率的偵查手法之可能?尤其是有以我國現狀,有無採用「臥底偵查」(Undercover Investigation)手段之必要性? 另外,以我國現行之法制背景,國家公務員進行臥底,潛入、刺探犯罪活動,可能面臨之合憲性問題,亦可能牴觸現行刑事程序、及違反刑事實體法律,這些問題如何處理,亦有待釐清。故探究採行臥底偵查活動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亦勢所難免。另臥底偵查活動,因為其所牴觸之法律層面甚廣,有無制定成文法之必要性,以提供臥底偵查活動之合法依據,更有討論之價值。綜上,本文以「臥底偵查」法制建立為研究主題,希望能透過相關文獻之分析,以及問題之探討,究明我國有無採行臥底偵查之必要性,以及有無制定成文法之必要。又臥底偵查若需制定成文法,該制度在刑事法律層面所應具備之要件為何?這部法制如何解決實施臥底偵查活動實務上所可能發生之問題?本文由刑事法律之角度,提出對於臥底偵查立法上之建議。

關鍵字

臥底 組織犯罪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undercover

參考文獻


林山田,《刑罰學》,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Heinrich Scholler�Bernhard Schloer合著,Grundzuege des polizei- und Ordnungsrechts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李震山譯,德國警察與秩序法原理(中譯二版),高雄,登文書局,1995年。
吳景芳,<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之制定背景與條文翻譯>,《法令月刊》第52卷第4期(2001年4月)。
何賴傑,<告知義務及第三審上訴之限制>,《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期(1999年4月)。
林東茂,<證人保護法鳥瞰>,<臺灣本土法學》第9期(2000年4月)。

被引用紀錄


黃靖珣(2010)。國家犯罪挑唆之研究─以歐洲人權法院裁判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2563
高憲文(2009)。財產來源不明罪法制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124
蔡孟娟(2005)。誘陷行為之法律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5.0096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