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38.125
  • 學位論文

我國兩大報紙國際新聞的國際觀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f World New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 彭文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旨在瞭解我國報紙是否存在「國際新聞不足」的問題,並探討國際新聞中呈現如何的國際觀。研究首先藉由文字探勘方法取得 2010 年至 2014 年間於《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兩家報紙國際新聞版刊載之 34723 則國際新聞的「國家關鍵字」計量及「國家共現關係」後,再透過回歸模型檢視是否經濟因素會影響各國家在我國報紙中的曝光量,並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探討國際新聞中呈現的國與國關係。 計量研究結果發現和外國報紙相比,我國報紙國際新聞數量少、國際新聞佔總新聞比例低且國際新聞長度短,的確在國際新聞的量上遜於外國媒體。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國際新聞中各國曝光量顯著受到兩個經濟因素影響(GDP、Total Trade),亦即重視新聞價值中的「顯著性」,勝過如「重大性」等其他新聞價值。社會網絡分析結果發現兩報皆以核心國家(美國、中國等)為核心進行國際新聞報導,並且帶有區域偏好;而邊緣國家則鮮少被提及,且多屬經濟弱勢國家。我國報紙國際新聞的國際觀向核心國家傾斜,在面對非核心國家的新聞事件時,仍會以和核心國家搭配報導或與我國政經、文化結合的方式進行國際新聞「馴化」,因而呈現出大國愈大、小國愈小的國際觀。

並列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world news in Taiwan newspapers throughout 2010 to 2014, implement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ased on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from text mining,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in Taiwan’s world news, and how 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e news coverage on individual coun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aiwan newspapers present the world in a core-periphery arrangement. Under this arrangement, the world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ower-zones, where the U.S., the U.K., and China are widely reported as cores even in other countries’ national news, while periphery countries are barely covered unless their news are related to the cores. Two primary economic factors (GDP, trade) are demonstrated to be predictors of the amount of news coverage to each country in Taiwan newspapers.

參考文獻


王石番(1972)。「民族晚報」「大華晚報」加強競爭前、後的內容分析。新聞學研究,10,93-144。
李美華(2005)。從國際新聞流通理論探討台灣報紙國際新聞報導內容之轉變(1988~1999年)。新聞學研究,85,111-139。
李貞怡,李秀珠(2006)台灣媒體競爭市場之報紙內容多樣性研究。新聞學研究,88,135-172。
林雅雯,陳東達,胡麟(2009)。台灣地區博奕事業定位與市場結構分析之研究。數據分析 Journal of Data Analysis, 4(5),143-163。
林柏宇(2009)。使用角色分類結合文字探勘技術建立股市預測模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被引用紀錄


陳涵文(2017)。從多元文化觀點檢視國際族群衝突報導:以佛格森事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88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