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87.156
  • 學位論文

臺灣股市投資人從眾行為實證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vestors’ Herding Behavior in Taiwan Stock Market

指導教授 : 謝德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係探討臺灣資本市場上不同類型的投資人有無從眾行為,更進一步研究國際相關股市和外資法人決策間的相關性。本文利用2006~2010年三大法人買賣超及融資融券買進與賣出等變數的日資料進行實證分析,有鑑於發放消費券之時點經Chow test有結構性轉變,本文以全樣本期間、未發放消費券前之期間(前期)、發放消費券後之期間(後期)三段期間加以討論。相關實證結果如下: (1)Granger 因果關係檢定 在全樣本期間,散戶和投信皆對外資具從眾行為;在前期則是散戶對於自營商具有從眾行為,而三大法人間則是投信對外資具從眾行為;在後期,散戶和自營商皆對外資具有從眾行為。 (2)向量自我迴歸模型(VAR) 散戶在全樣本期間對自營商和外資具從眾行為,且外資決策在全樣本期間被投信和自營商所模仿;在前期散戶仍對自營商和外資具從眾行為,且自營買賣超對三大法人買賣超皆具有顯著影響力;後期僅買方交易之散戶對自營商具從眾行為,三大法人間以外資和自營商之投資決策較具有影響力。 就整體而言,國際相關股市等基本面因素仍是外資買賣超之主要考量,但在消費券發放後,外資不僅關注國際股市,也趨向在期貨市場進行與現貨市場反向之操作以獲利。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趙俊涵(2010),「市場狀態、投資人風險偏好與基金經理人從眾行為」,國立臺灣
邱孟娟(2010),「臺灣資本市場管制與金融改革之研究」,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
施生元(2001),「投信、外資及散戶從眾行為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Akaike, H. (1973), “Information theory and an extension of the maximum likelihood principl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Theory (B. N. Petrov and F. CzAki, eds), 267-28.
Admati, Anat and Paul Pfleiderer (1988), “A theory of intraday patterns: Volume and price variability”,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1), 3-40.

被引用紀錄


余忠亨(2012)。外資投資行為與融資餘額互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87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