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5.224
  • 學位論文

國際法下環境難民之研究

The Study of Environmental Refugees in International Law

指導教授 : 姜皇池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隨著氣候變遷日益嚴重,自然災難的發生亦趨頻繁,因環境難民為新興現象,且於20世紀後迅速發展, 是以如何面對環境難民問題為各國政府的重要課題。 為實現本文研究目標,首先,本文第二章從「環境難民」名詞爭議出發,並說明環境難民產生的原因、背景、及其面臨之困境,逐一建構環境難民之輪廓。其次,第三章簡介環境難民規範體制的發展,自國際、區域、內國層次分別尋找環境難民可能適用之法規。然而,現有法規不論自難民法、環境法或是人權法皆無法給予環境難民適當保護,從而本章最後提出應自人權、人道援助以及國際環境法三個面向提供環境難民法規範。在國家實踐方面,本文第四章探討我國處理環境難民之經驗,以莫拉克風災後續相關法規與措施檢視我國境內環境難民之處理,並認為我國現有環境難民法制仍有檢討之必要。最後,本文嘗試綜合上述說明,提出結論,期待透過本文之研究,使環境難民法制得受到更多重視。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范菁文、張文貞(2012)。《天災與人權:培力受災民眾實用手冊》。台北: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
黃秀政(等編)(2005)。《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實錄(摘要本)》。台北:五南。
王震宇(2013)。〈氣候變遷與環境難民保障機制之研究:國際法規範體系與歐美國家之實踐〉,《歐美研究》,43卷1期,頁149-212。
謝志誠、張紉、蔡培慧、王俊凱(2008)。〈臺灣災後遷村政策之演變與問題〉,《住宅學報》,17卷2期,頁81-97。
蔡育岱、譚偉恩(2008)。〈從「國家」到「個人」:人類安全概念之分析〉,《問題與研究》,47卷1期,頁151-188。

被引用紀錄


林彥廷(2016)。內國氣候難民的國際人權思考:以松鶴社區遷村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28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