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8.129
  • 學位論文

外匯干預與出口依賴程度之實證分析

Empirical Analysis of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 and Export Dependence

指導教授 : 王泓仁
共同指導教授 : 陳南光(Nan-Kuang Chen)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對於日益國際化的現今社會中,進出口及國際金融對於一國的經濟穩定及經濟成長都有重大的影響,此間匯率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大。因此貨幣當局在考量政策時,常將外匯干預政策視為重要的一環。本研究使用Erik Post(2006)架構,推導外匯干預反應函數,理論預測出口比例越大的國家,對於匯率變動會以越大的幅度來干預。   本研究利用六國資料 (美國、英國、日本、澳洲、瑞士和義大利) 從1991年4月到1998年12月的跨國月資料,以各國各月的出口比例做為門檻變數,使用Hansen(1999)的追蹤資料門檻自我回歸模型,來探討外匯干預的政策,是否會依出口比例的影響,而有結構性的不同。本篇並處理外匯干預與出口比例可能具有內生性的疑慮,使用落後一期和Caner與Hansen(2004)的工具變數門檻自我回歸模型來做處理。實證結果發現,在對匯率做內生性的處理後,都可發現其驗證理論所預期「出口比例越大者,外匯干預幅度亦越大」,而在對門檻做內生性處理後,則發現所估測出的門檻與未處理內生性之前的門檻值大致相符。

參考文獻


郭雅筑 (2009),「小型開放經濟下貨幣當局外匯干預政策不對稱性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楊雅惠、許嘉棟 (2005),「新台幣匯率與貨幣當局干預行為」,《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35(2): 22-39。
Almekinders G. J. and Eijffinger S. C. W. (1991), “Empirical evidence on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Where do we stand? ”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27(4): 645-677.
Argy, V. (1982), “Exchange Rat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Princeton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vol. 50, International Finance Se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Bai, J. (1997) ,‘‘Estimation of a Change Point in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9, 551-563.

被引用紀錄


樊儀之(2012)。以賽局角度分析投機攻擊與央行干預匯市策略 -以亞洲金融風暴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2.00893
王侑琳(2012)。運用技術分析探討廠商外匯資產配置-以新幣與韓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102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