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益國際化的現今社會中,進出口及國際金融對於一國的經濟穩定及經濟成長都有重大的影響,此間匯率所扮演的角色極為重大。因此貨幣當局在考量政策時,常將外匯干預政策視為重要的一環。本研究使用Erik Post(2006)架構,推導外匯干預反應函數,理論預測出口比例越大的國家,對於匯率變動會以越大的幅度來干預。 本研究利用六國資料 (美國、英國、日本、澳洲、瑞士和義大利) 從1991年4月到1998年12月的跨國月資料,以各國各月的出口比例做為門檻變數,使用Hansen(1999)的追蹤資料門檻自我回歸模型,來探討外匯干預的政策,是否會依出口比例的影響,而有結構性的不同。本篇並處理外匯干預與出口比例可能具有內生性的疑慮,使用落後一期和Caner與Hansen(2004)的工具變數門檻自我回歸模型來做處理。實證結果發現,在對匯率做內生性的處理後,都可發現其驗證理論所預期「出口比例越大者,外匯干預幅度亦越大」,而在對門檻做內生性處理後,則發現所估測出的門檻與未處理內生性之前的門檻值大致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