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51.142
  • 學位論文

計畫性食農教育之考評研究 -– 以106年度食農教育推廣計畫為例

A Study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Education Program Evaluation - An Exampl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Education Promotion Project in 2017

指導教授 : 徐 世 勳
共同指導教授 : 顏建賢(Chien-Hsien Yen)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摘 要 自古以來為了因應飲食需求,人類也依循自然環境發展出豐富的農業及飲食文化。但自工業化革命以來,現代社會日趨轉向專業化分工;而因應快速變遷的社會,傳統的農業及飲食文化也遭逢劇烈變革。生產專業化、科技化及商業全球化的潮流,使得過去傳統的農村文化日漸式微;家庭餐桌上原本自給自足的食物來源,也由新興的食品工業取而代之,這也使得「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不斷延長。近年來食安問題的爆發,也暴露了消費者不識食物的真滋味與對食物來源的不解,以及部分生產者為追求利益,罔顧民眾及環境健康的事實。面對食安及農業與環境問題,縱然各界已開始擬定各種防範措施,然而教育為立國之本,從「食農教育」著手,方為從根本健全國民生活品質之道。 本研究旨在探討農委會推廣食農教育之策略及成效,採用文獻探討方式,比較分析日本及台灣目前推行食農教育之理念做比較;再透過目標考評方式,分析農委會推行的食農計畫政策等方式探討執行『106年度食農教育推廣計畫』之目標考評;並在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實施前和實施後,針對計畫目標之認知、情意、技能三個層面設計問卷,並對參與課程計畫的執行業者做實施前和實施後之問卷評估,藉由前後測結果比較參與者(消費者)在三層面表現之差異,再輔以半結構式訪談執行業者及參與者學習單等資料交互比對,對計畫執行實施之目標成效予以考評。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食農教育除了是一種體驗式教育以外,更需要從教育中的邏輯思考延伸到「從做中學」,方能增進學習成效。 二、 食農教育在不同地區或類型教案學生之學習成效略有差異。 三、 政府與法人組織合作推廣食農教育課程,參與單位在執行後,無論在認知、情意或技能三方面在反映出來上都是可以的,但經過深度訪查後並非如此而是需要更多的提升。 四、 業者對於推廣食農教育,無論在課程設計、執行或技術層面,多數認為與法人組織合作的教學效果可以更好有待改善。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維基百科(https;//goo.gl/vCTcyX)。
蔡培慧,2010。油菜花田背後-農業結構與糧食安全19-22。
郭華仁,2012。有機農業的必然與實現-典範移轉與立法。臺灣國際法季刊9卷4期,81-11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