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8.41
  • 學位論文

史達帕《羅增侃與紀思騰已死》、《諜變》與《愛的創造》的雙重性

Tom Stoppard’s Doubleness: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Hapgood, and The Invention of Love

指導教授 : 王寶祥

摘要


英國當代劇作家湯姆•史達帕的作品中不時出現雙重這個主題,從他職業生涯早期的《羅增侃與紀思騰已死》到《諜變》,或者是近期的《愛的創造》都可見到。在《羅增侃與紀思騰已死》中,羅增侃和紀思騰兩者角色性格模糊,而且時常發生身份混淆、錯置的情況;1988年的《諜變》,史達帕透過量子物理學的概念,結合間諜生活的情節背景,更是把雙重性這個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反映出人性的多重可能;而近期的《愛的創造》則是藉由兩個時期的霍斯曼來表現他同時兼具學者和詩人的不同面向,以及生命中對於自由跟抑制兩種選擇的拉鋸與對話。在這三個作品中所呈現的雙重性,也透露出各個角色間對於個人身份認同微妙的焦慮、曖昧和不確定感。除了文本情節和角色設計外,見長於舞台性的史達帕更透過劇本結構加強他想傳達的概念。 為史達帕作傳的艾洛•內荳將史達帕作品中的雙重性視為他個人生命兼具英國人和捷克人、非猶太人和猶太人、舞台劇作家和銀幕劇作家雙重身份的反射映照,內荳並將此稱為他的「雙重扮演」,而我們也可以從史達帕的訪談中找到他對此的一些概念。本論文將以雙重為核心探討史達帕的作品以及其獨特的雙重思維及脈絡,並希望藉此探究以下三個議題:史達帕劇中這些角色究竟在雙重的概念上呈現出何種樣貌?同時向來見長於舞台性的史達帕又怎麼透過戲劇策略加強他想傳達的概念?以及史達帕個人背景是如何反映在他的作品,而兩者之間究竟又產生何種連結?

關鍵字

史達帕 雙重性 角色 戲劇策略 身份 認同 雙重扮演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Stoppard doubleness character strategy identity double act

參考文獻


Paul Delaney. Michigan: Michigan UP, 1994. 193-198.
Duncan, Joseph E. “Godot Comes: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 Ariel 12.4 (1986): 57-70.
Er, Zekiye. “Tom Stoppard, New Historicism, and Estrangement in Travesties.” New Theatre Quarterly 21.3 (2005): 230-240.
Esslin, Martin. “Samuel Beckett: The Searching for the Self.”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New York: Penguin, 1991. 29-91.
Fleming, John. Stoppard’s Theatre: Finding Order amid Chaos. Austin: Texas UP, 20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