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6.255.127
  • 學位論文

台灣教育別薪資差異之年群分析

Educational Wage Differentials in Taiwan: A Cohort Analysis

指導教授 : 黃芳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薪資差異的探討主要分為三大主軸,分別為性別、教育程度別與年齡別間的差異,教育程度與職場上的薪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過去文獻多半使用年度橫斷面資料來探討不同教育程度之薪資差異,然而,從年度橫斷面資料探討會產生效度問題,故本研究從勞動者之出生世代的不同來探討之,以排除過去研究中忽略的效度問題。並將教育程度與年齡別作為兩大主軸共同討論之。 本文利用行政院主計處1978-2008年「人力資源暨人力運用調查」的資料,應用Card與Lemieux(2001)之兩階段模型來探討我國男性工作者在不同教育間的替代彈性及不同年齡間之替代彈性,並進一步將高教育程度相對於低教育程度勞動者之薪資比率藉由APC模型中的本質估計法應用於年群分析上,以討論其比率在年齡、年度及年群間之變化。 實證結果顯示,台灣教育程度間之替代彈性為並非無限大,其數值約在8.5至10.2之間,年齡群組間替代彈性亦非無限大,其數值約在8.0至9.1之間,故不同教育程度間與不同年齡群組間皆非完全替代。若按不同教育程度分別進一步估計年齡別之替代彈性,估計結果顯示,教育別年齡群組間之替代性不大,可視為非完全替代,且低教育程度在年齡群組間替代彈性皆較高教育程度勞動者大,較易被其他年齡群組取代。最後,利用APC模型中之本質估計法來探討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相對於高中(職)以下勞動者之薪資比率,共有年齡效果、年度效果與年群效果三個部分,結果顯示年齡效果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年度效果之趨勢與原始的全體教育別薪資差異趨勢相同;而年群效果方面,大專以上相對於高中(職)以下教育程度勞動者之薪資比率在民國27年以前出生之年群,其教育別薪資比率呈現上升趨勢,民國27年至54年之出生年群則對教育別薪資比率有降低之作用,但降低效果逐年下降,到了民國54年以後出生之年群,對教育別薪資比率有下降之影響。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內政部戶政司,1924-2008。http://www.ris.gov.tw/。
林金源、朱雲鵬,2002。台灣跨期薪資所得不均度之研究:因素分析法的應用」,『經濟論文』,第三十卷,第三期,341-361。
許碧峰,2004。「台灣大專教育溢酬、性別薪資差異與勞動者未觀察到能力報酬之變化」,『經濟論文叢刊』,第三十二卷,第二期,267-291。
鄭保志,2004a。「教育擴張與工資不均度:台灣男性全職受雇者之年群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三十二卷,第二期,233-265。
鄭保志,2004b。「工資流動性與終身不均度的年群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三十二卷,第三期,233-2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