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110.165
  • 學位論文

研究所學生的家庭背景與性別差異

Differences in Graduate Students across Family Background and Gender Groups

指導教授 : 駱明慶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所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性別差異。 我們先整理教育部統計資料庫的歷年學生人數統計, 試圖從中找出研究生男性比例較高的原因, 我們的發現之一是, 相較於大學部, 研究所的科系較集中在男生居多的科技類科, 在人文社會類科的比重較低, 而且無論在哪個類科, 研究所的男性比例都高於大學。 第二, 在技職大學, 男生較集中在教育資源較豐富的國立學校, 普通大學則沒有這個現象, 男女在公私立學校的分配較為平均。 根據「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的調查發現, 很多父母希望兒子能夠唸到研究所, 女兒大學畢業就可以了, 這種教育期望的性別差異很可能是研究所男生居多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們以「人力資源調查」的資料來分析研究生的家庭背景, 得到的結果是, 和其他相同條件的男生相比, 女生唸研究所的機率是否相同或相近, 要看她的父母是否都有唸大學或研究所, 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發現。 至於哪些人能夠通過層層升學關卡成為研究生, 我們的發現是父母學歷越高, 是高階白領工作者, 以及住在台北市的學生有較高機率脫穎而出, 而且父母學歷的重要性遠大於父母職業和城鄉差異的影響, 尤其是父母兩人的教育程度從專科上升到大學, 子女唸研究所的機率增加最多。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蔡淑鈴(2004), ``高等教育的擴張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 《台灣社會學》, 7, 47-88
駱明慶(2001), ``教育成就的省籍與性別差異', 《經濟論文叢刊》, 29(2), 117-152
駱明慶(2004), ``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 《經濟論文叢刊》, 32(4), 417-445
Coleman, J.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S95-S120.
Tsai, S.L., H. Gates and H.Y. Chiu (1994), ``Schooling Taiwan's wom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n the mid-20th centur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7, 243-263.

被引用紀錄


蔡佩珍(2010)。大學生延畢現象與延畢的性別差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2907
卜少平(2009)。大學生就學貸款與課後打工的性別差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250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