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18.254
  • 學位論文

張飛形象之演變— 以《三國志》到《三國演義》的敘事嬗變為核心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of Chang- Fei

指導教授 : 康韻梅

摘要


本文選擇以「張飛形象的演變」為主題,從《三國志》開始,歷經唐宋、《平話》、雜劇與《演義》等時間與文本的跨度,觀察其形象發展衍變的軌跡,並探討張飛對於「魯莽英雄」人物類型的開創意義。同時藉由三國故事演變歷程中張飛地位的改變,觀察文本敘事重心的轉換,探究文本意欲突顯的價值概念。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回顧前人對於張飛所做的研究,並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將探討的問題。 第二章〈三國到宋代的張飛形象〉:本章第一節是以《三國志》中的張飛為主,對其生平事蹟加以繫年,並訂正前人資料舛誤之處。第二節則論述《三國志》中的張飛形象,瞭解其史傳原型。第三節則是探討張飛的形象意義,先由陳壽其人與《三國志》的關係切入,接著探討陳壽表現的人物品評概念,最後則是張飛所表現的「勇力之雄」,與他為何成為魯莽英雄原型的關係。第四節則由於魏晉沿襲《三國志》中的張飛形象,並無特異之處,故以唐宋的張飛形象為討論範疇,筆者分為唐、宋兩個階段,觀察詩、文、小說如何塑造張飛的形象,並以其開新之處與階段性的演變過程為主要探討方向。本章主要是追本溯源,從張飛形象的基點談起,並補全前人未做的唐宋形象發展階段。 第三章〈《三國志平話》中的張飛〉:本章第一節說明《平話》具有「前張飛、後諸葛」的敘事架構,此現象多為學者所注意,並整理張飛在《平話》中的回目,以表明在《平話》中的情節安排狀況。第二節則是《三國志平話》中的張飛形象,分為「史傳傳統的繼承轉化」,與「俗文學中的形象開創」兩個探討方向,其中「暴」的形象多為前人所忽略,而「莽」的形象則在《平話》中方有具體表現,兩者皆為本節論述重點。第三節則以「市民意識」為主要議題,探討它對《平話》中張飛形象的生成影響與意義,由於前人多認為張飛是市民意識塑造而成的英雄,但對於何為市民意識卻都略而不談,因此本節試圖梳理市民意識的內涵與表現,並與張飛形象的特質作連結,探究張飛成為市民英雄代言人的原因。 第四章〈元雜劇中的張飛〉:本章第一節先就三國戲的存佚狀況列表整理,並以此觀察張飛戲的分佈情形,可看出張飛在元雜劇中是最受歡迎的人物。第二節則是元雜劇中的張飛形象,分為「第一英雄」的營造、詼諧豪爽的喜劇人物、忠君敬長的忠義精神三點進行討論。第三節則論述其形象的成因,從張飛形象的喜劇潛質、元雜劇的喜劇質性與單一事件的敘事特色、市民意識塑造的市井英雄,以及落魄文人的自抒情志四點進行討論,其中以第四點最值得注意,因為作者的差異性,正是《平話》與雜劇文本歧異的最大關鍵。 第五章〈《三國志演義》中的張飛〉:本章第一節先討論張飛在《演義》中的地位,並就《演義》對前代張飛情節的刪增情形,觀察《演義》與《平話》、雜劇的差異。第二節則是張飛的文本形象,分為有勇有智的常勝將軍、明快易怒的魯莽性格、重義精神的聚焦書寫三點,並討論作者如何透過節而有度的形象馴化、人物的對照筆法兩種方式,進行張飛的形象塑造。第三節則從作者、主題、撰作意識探究張飛地位改變的原因,並列出羅本與毛本中,張飛的形象差異。第四節則為張飛形象的塑造意義,從作者如何藉由配角形塑與建立英雄群像的手法談起,論及作者與前行文本的關係,最後則以文人敘事對張飛形象塑造產生的影響作結。 第六章〈結論〉:敘述本文的研究成果。

關鍵字

張飛 形象演變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Chang-Fei image development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novel

參考文獻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
柯慶明:《文學美綜論》 (臺北:長安出版社,1983年5月)
周兆新:〈正統思想與《三國演義》〉,收入氏著《三國演義考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2月)
曾永義:〈「北劇」的名稱、淵源、形成與流變〉,收入《戲曲源流新論》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7月)
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臺北: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995年5月)

被引用紀錄


蕭如芳(2015)。三國故事雜劇研究——以《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本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1158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