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15.149

摘要


本文係研究李登輝的法政思想與其導引戰後台灣憲法變遷對政治面向的影響,除緒論與結論外,分為五章。   第一章論述李登輝的法政思想,從其法政思想程序面與實體面二層次切入,漸次探討其法政政思想內涵、時空背景、形成與發展;實體面主要包括民主化、本土化與台灣認同,程序面分析李登輝的政治鬥爭策略。   第二章論析李登輝從事憲法革命之路徑及其如何導引戰後台灣憲法變遷。憲法變遷路徑,本文僅擇憲法修改、違憲審查與立法,本文以憲政實際為經,以憲法變遷路徑為緯,相互驗証論述評析。導引憲法變遷部分,則主要係分析彭明敏的政治思想對李登輝從事憲政改革之影響及李登輝如何運用國民黨黨機器、學生運動與民進黨導引憲法變遷。   第三章至第五章論析李登輝主導憲法變遷對政治面向之影響。   第三章闡析憲法變遷對中央政府體制之影響,包括總統、國民大會與五院及其相互間規範之變異,並探討憲法之原始瑕疵與嗣後扭曲。對於中華民國憲法規範之中央政制,究係內閣制、總統制或雙首長制,亦予詳述,並從六階段修憲增修條文規範面向探討,且以台灣人民對制憲與修憲之躑躅與抉擇分別評析。   第四章析論憲法變遷對地方自治面向之影響,主要探討李登輝改革地方政府組織與憲法變遷路徑上地方自治之變遷,政治面以精省為主軸兼略述有關的政治變遷,法律面則以行政命令,省縣自治法、直轄市自治法與地方制度法為主軸,其中對於地方制度法論析綦詳的理由,係因其規範現今地方政府的組織與職權對地方自治影響至深。   第五章論析憲法變遷歷程影響兩岸關係,此涉及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李登輝任職總統十二年期間,最重要的政治宣示,對外應係發表兩國論,兩國論對台灣政府與中國政府之統治權、主權、國家定位之影響不言可喻,是以本文對之以較多篇幅深入分析兩國論之內涵、產生背景及其影響,並兼及台灣人民對台灣主體性之追尋。   本論文研究範圍,時間上係自一九八八年起至二ΟΟΟ年止,也就是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起至其卸任第九任總統止。至李登輝卸任總統後,其主張制憲台灣正名運動及立法院第一次修憲,則僅就與憲法變遷有關部分擇要論述,俾對憲法變遷與中央政制之遞移,有連續性之觀察並得與政治變遷接軌。

關鍵字

憲法變遷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Constitutional Change

參考文獻


  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
  1999,《台灣的主張》,台北:遠流。
  2004,《風和日暖 外省人與國家認同轉變》,台北:允晨。
2000,〈談國代延任釋憲案〉,《律師雜誌》第245期,頁64-65台北:台北律師公會。
  2000c,〈憲法保障與違憲的憲法規範-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

被引用紀錄


葉柏祥(2015)。李登輝實踐哲學及其體制內改革路線的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15.00117
謝欣如(2009)。客家政治菁英與台灣憲政發展(1945~2008)〔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3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