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251.68
  • 學位論文

臺灣檫樹之遺傳保育學

Genetic Conservation of Sassafras randaiense

指導教授 : 鍾國芳

摘要


樟科檫樹屬全世界僅三種,為北美東部—東亞間斷分布的代表類群。臺灣檫樹為臺灣特有種,因材質優良獲選臺灣闊五木之一,且為瀕臨絕種之寬尾鳳蝶唯一食草,該物種在生態、經濟、學術上皆佔有重要地位,但相對於檫木及北美檫樹兩種在原生地廣泛分布的樹種,臺灣檫樹族群僅零星分布且人工繁殖困難,為IUCN列名之易受害物種。本研究係以遺傳層面探討臺灣檫樹之物種保育,以具有高突變率的17組微衛星體分子標記及葉綠體分子標記rps16 -trnK、psbD-trnT兩片段進行研究,主要探討目標為:(1) 以分子資料檢視族群遺傳結構,以探討目前臺灣檫樹所面臨之問題。(2) 推估歷史族群變動及遷移方向。(3) 瞭解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的影響下,臺灣檫樹族群量及分布的改變。(4) 擬具臺灣檫樹的保育方針。 本研究於臺灣本島十個臺灣檫樹分布族群共採集142株個體,結果顯示臺灣檫樹分為北部及南部兩群,族群內近親交配程度高,且族群間分化程度及距離隔離效應明顯,顯示族群間基因交流程度低,且臺灣檫樹母樹林內小苗生存率低、林木生長狀況不佳,故推論臺灣檫樹族群面臨嚴重近交衰退,使後代繁殖困難,同時,對照貝氏天際線分析顯示未來族群量可能會持續下降。 以生態棲位模擬臺灣檫樹在末次盛冰期可分布至中低海拔,臺灣檫樹最原始的祖先推測為阿里山族群,經由連續性的族群範圍擴張至東部及中部,北部各族群間基因交流受侷限而在各區域產生獨特的基因單型。在面對全球環境變遷的情況下,臺灣檫樹族群在2080年可能面臨滅絕的危機。因此建議除目前就地保育方案外,應適當的促進族群間基因交流,並同時進行保種作業,以維持基因多樣性,避免該物種的消失。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何坤益、蔡忠誠、呂福原 2010。應用 ISSR 分子標誌研究台灣檫樹之族群遺傳變異。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 12:407-417。
吳宜穗 2004。棲蘭山區台灣檫樹小尺度族群空間遺傳結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蔡永信 2011。臺灣檫樹開花行為與微衛星體基因座之特性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臺北市。
Allendorf, F. W. 1983. Isolation, gene flow,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opulations. Pp. 51-65 in Genetics and conservation: a reference for managing wild animal and plant populations vol., ed. C. Schonewald-Cox, S. Chambers, B. MacBryde, and L. Thomas. Menlo Park, CA: Benjamin Cummings Publ. Co.
Baker, A. J. 2002. Molecular Methods in Ecology. Malden, MA, Wiley- Blackwell Science.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