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同志小說作為一塊早已有之的研究材料,一直在馬華文學洪流之中隱身,非但沒有得到關注,甚且沒有任何能夠積極投入書寫的作者。本論文研究範圍內所能見到的馬華同志小說作者,都沒有任何如陳雪、紀大偉等,真正以同志題材做為創作重心的作者。馬華同志小說的書寫乃屬於零星的作者群偶一為之的業餘書寫模式。數十年的各自書寫並不能匯聚成一股潮流,更罔論成為文學史中一段正式的篇章。馬華同志小說在發表上遇到很多困難,並且沒有太多優秀的作者參與創作,也很難走出地域性的束縛,如雨林文學般變相成為馬華文學正字標記,或在其他場域中,找到自身的定位。馬華同志小說中精品雖然不少,但卻無法獲得馬華學界的青睞。正是這樣的創作散漫而研究缺席,讓筆者意欲積極投入此一門類的研究中。希冀在作者淺薄的努力之下,馬華同志小說可以在文學史中找到其相應位置,進而開出豐碩的研究成果來。論文中主要關注的是「身份」的課題,再從這一主要課題延伸出幾種不同的論述方向。誠如在“馬華同志小説”這一個大標題中看到的,短短六個字,就包含了國籍身份、族裔身份、文字身份、性別身份以及文類身份。這些方向各自皆可開展大規模的論述,但卻特定統合於馬華同志小説這一個門類中。馬華族群長期抽離自馬來西亞人身份而受到論述的情況已不必再多作説明,而本文特意提到的「同志」身份,就像筆者於論文餘論中所言,「異性戀」的概念在「同志」概念出現前其實並不存在。正因爲同志身份的定義,才相對產生出異性戀的自我認知架構。同志身份則成了一層被單獨抽撿出來觀察的身份屬性。從此身份屬性中,本文從幾個不同的面向來觀察馬華同志小説中,對於同志書寫的一些特殊性。論文主要作了三章,將在馬來西亞以外較少見的部分馬華同志小説作了比較深入地詮釋分析,用「身份」這個引線,歸納了17篇小説,三個大方向來做討論。整部論文之中,筆者從馬華同志所面對的性別身份政治始,用同志所面臨的各種「游離生命」作為觀察視角,並結束於馬華同志小說中,同志角色所面對的成長環境之後,離開還是留下的拉扯,心境上如何面對自我無成人生向度的描繪中。希望這樣的論述結構,能真正靠近馬華同志小說中游離的同志靈魂,進而引出更多的論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