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52.101
  • 學位論文

農田水利會轄區攔河堰及魚道對上下游魚類相影響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for Fish Fauna Between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Weir and Fishway at the Irrigation Command Areas

指導教授 : 侯文祥

摘要


農田水利會轄區以攔河堰進行溪流截水,提供農田圳路灌溉用之必要供水量。其工程施作造成上下游水位高差約3公尺,以附設魚道作為提供洄游性生物之補償路徑,本研究嘗試以上下游魚類相探討堰堤與魚道對魚類相之影響。 研究區域針對北基水利會之大屯溪魚道三處、宜蘭水利會之柯林湧泉圳魚道一處以及台東水利會之卑南溪排水門與池上圳進水門魚道兩處,共計六處魚道自2007年7月至11月,每處各進行四至五次現場環境調查,調查內容針對上下游水域環境、上下游魚類相以及魚道工程進行評估。並針對魚類相調查結果,選擇指標魚類,評估魚道工程造成上下游水域環境的影響並提出改善建議。 結果顯示,宜蘭水利會轄區內柯林湧泉圳魚道上游之農業廢水會造成魚道上游濁度升高、改變底質環境,加上外來魚種的比例驟增,造成原生魚類使用魚道成效不彰。其次,各處攔河堰工程並未顯著影響上下游水質,但容易造成上游水域環境單一化,阻礙溪魚向上擴張,導致上下游魚群結構顯著差異。而魚道為上下游水域銜接之廊道,其效用為提供台灣原生種洄游性生物為主,對於外來物種入侵以及魚種豐度偏低之水域,應優先移除外來魚種與改善棲地環境,再深入探討魚道工程存在之必要性。本研究部份魚道在洄游期間無法滿足指標魚類溯降之合適水深與流速,建議在魚道工程設計期間,應確實考量生態基流量與因地制宜的必要性。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26.胡通哲、 陳鴻烈、 林新發、 林志訓,2004,粗坑溪生態環境調查與魚道規劃,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5(6):197-210。
27.胡通哲、李訓煌,1999,流量與水位差對粗首鱲在階段式魚道溯游之影響,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0(2):95-102。
28.胡通哲、張世倉、李訓煌,1999,八寶圳階段式魚道之設計與試驗,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0(1):25-32。
29.胡通哲、莊明德,2004,臺灣鏟頜魚與臺灣石魚賓在改良型舟通式魚道上溯時間之試驗研究,農業工程學報50(3):82-88。
33.梁文盛,2003,本土化水域生態工法工程技術之研究(第一期),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