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0.203
  • 學位論文

斜壓雙渦旋交互作用--颱風雙眼牆結構之形成

指導教授 : 郭鴻基

摘要


Kuo et al. (2004) 依據觀測將颱風雙眼牆結構形成動力過程理想化為一小而強的渦旋 (代表颱風中心渦旋) 及一大而弱的渦旋 (代表眼四周因濕對流所產生之不對稱渦旋區) 之雙渦旋交互作用;本論文將此雙渦旋交互作用概念加以延伸,以兩層淺水模式進行數值模擬,探討在絕熱、無環境垂直風切的情況下,考慮垂直結構後,上層結構對於雙眼牆形成過程之影響。 模擬結果顯示,上下層初始位渦比(A)及上下層平均厚度比(δ)則是影響下層雙眼牆結構形成與否的重要因子:當A愈大(上層渦旋愈強)或δ愈大(下層平均厚度愈薄)時,模擬結果將由雙眼牆結構 (concentric eyewall) 過渡至三極渦旋 (tripole) 及單一渦旋 (monopole),表示當上層對下層造成較大的擾動,將抑制雙眼牆結構的形成,而此過渡過程與正壓實驗中改變耗散係數(υ)或渦度強度比(γ)相同。在帶狀化時間尺度(filamentation time scale)分析上顯示,初始快速帶狀化時間區的寬度為決定雙眼牆結構是否形成重要因子,當其寬度較窄時,則moat的尺度較小,便不易出現雙眼牆結構。另外分析能量變化之特性:因上下層流體密度差異導致渦旋組織對稱化的能力不同而發生垂直傾斜,使得動能不再守恆,渦度擬能(enstrophy)則會發生串跌(cascade)現象,但其值會隨時間上下變動,此稱為superposition現象。我們依據superpositon的變化,可將能量的變化情形分為兩類:type I (superposition不明顯),渦旋呈一定傾斜度垂直互繞,此類型好發生於A = 3/4個案;type II (superposition明顯),其傾斜度會隨時間變化,且傾斜度與上下渦旋之結構有密切關係。再者,再加強(re-enforcement)的機制可能有利於下層雙眼牆的形成。若將使得上層的渦度增加,在一定強度的比例之下(A = 5.2/4左右),此時上層的擾動反而有助於下層雙眼牆的形成。但是必須有一特定的配置下才會發生再加強之情況,進而有助於雙眼牆結構的形成。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郭郁芬,2004: 雙眼牆形成之正壓動力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共72頁。
Anthes, R. A., 1982: Tropical cyclones: their Evolution, structure and effects. Meteor. Monogr., No. 41, Amer. Meteor. Soc., 208pp.
Black, M. L., and H. E. Willoughby, 1992: The concentric eyewall cycle of Hurricane Gilbert. Mon. Wea. Rev., 120, 947-957.
DeMaria, M., and J. C. L. Chan, 1984 : Comments on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wo tropical cyclones.’ Mon. Wea. Rev., 112, 1649-1645.
______, 1996: The effect of vertical shear on tropical cyclone intensity change. J. Atmos. Sci., 53, 2076-2087.

被引用紀錄


吳嘉鴻(2007)。雙眼牆結構渦旋抗垂直風切能力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0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