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42.128
  • 學位論文

從深層到表面─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視覺模式研究

From Depth to Appearance - Visual Models of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指導教授 : 葉啟政

摘要


摘要 長久以來視覺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可從豐富的神話、日常生活用語獲得印證。學術上,視覺議題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視覺文化研究的討論中有大量的論述,構成一個視覺導向的西方文化。後現代主義學者詹明信雖然以深刻/平面對照現代與後現代文化模釋的變遷,且提示視覺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但並沒有進一步對視覺的時代內涵提出更具體的探析,這個缺憾由將本研究來補遺。同時,本文藉著詹明信將問題意識擴大為對西方現代與後現代視覺主義之形貌與論述的整理、比較、描述、批評。研究目的有三:一、描述與充實現代、後現代主義在視覺詮釋模式上的理論述容;二、考察與批判視覺現代性在社會操作與藝術實踐上的樣態;三、尋找與連繫後現代主義視覺模式的平面神話及其文化態度、實踐。本文研究發現如下: 一、社會與人文科學研究存在著層次分析的方法論步驟,預設了一個內外區隔結構的前提。換言之,相信科學程序能無誤地協助研究者層層揭開事物的表象而獲得內部真相,這就是 「觀察」。這種意圖和啟蒙的概念有關。層次閱讀固然能看穿表面,意味著解剖學式的知識建構,因此遭致過度科學化與理性化的批評。非層次分析則提出不同的觀看取徑,「壓平」 了世界的深度構造,反映出焦點與焦距的轉移:從對內部結構的興趣到開始著迷於事物外貌,從建立抽象的、普遍的、純粹的架構到材質的、肌理的、鬆散的、享樂主義的水平游移。 二、典型的現代主義視覺政權具體展現在透視法、全景敞視建築與視覺工業的機制上,其結果是透視法將視覺表徵化、科學化,全景敞視監獄設計將視覺空間化、權力化,文化工業概念下的視覺工業將視覺商品化、資本化。三者對視覺的處理反映了視覺現代性的特質-視覺的高度規訓與統一。後現代主義視覺企圖擺脫現代視覺的霸權操作,具有解放的意涵。根據德布黑與馬丁•傑的觀點,後現代視覺模式之原型可追溯至17世紀巴洛克藝術的動態視覺。視覺模式的變遷是後現代主義者描述從現代性到後現代性進程的文化觀察點之一,然而對後現代主義的視覺意義之看法是紛歧的,甚至是有著內部觀點與方法態度上的矛盾。後現代主義從深度回到事物的表層的 「看」 法和視覺的觀看模式是不同的指涉。 三、本文進一步探尋後現代視覺模式的形貌,分別就「坎普」視覺美學、揚棄視覺修辭及意識型態、技術化視覺的非意識營造這三方面加以探討。宋妲的 「反詮釋」 與 「坎普」 觀點、巴特的 「圖像修辭」 與 「刺點」、傅科的圖文關係與 「類似」、班雅明影像的機械複製下 「靈韻」 的消失都觸及了將視覺保留於表面的美感操作意圖、避免陷入內容、意識型態的深度糾纏中,並將表象作為最終的視覺、詮釋與意義的辯證平台。這種主張毋寧的是重回表象的形式審美活動,經由反轉現代主義一貫的 「褒深刻與貶膚淺」 的詮釋作法,正當化後現代主義文化邏輯的淺薄品味。後現代視覺模式的重返表面、描述表面、迷戀表面並非是虛無的逃避態度,而是一種另類的美學享樂主義,一方面反轉理性視覺思維的過度使用價值,同時重回觀看的愉悅自由狀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林志明,2002,〈注意的觀看:波特萊爾的《現代生活的畫家》〉,《中外文學》30卷11期:62-81。
劉紀蕙,2002,〈文化研究的視覺系統〉,《中外文學》30卷12期:12-23。
Adorno, Theodor W. 著,李紀舍譯,1997,〈文化工業再探〉,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台北:立緒,頁318-328。
楊弘任,2004,《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台大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蕭明華,2005,《日常生活中的影像實踐-以木柵人觀看「木柵人」攝影集為例》,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曾詩雅(2007)。地景建築設計與描述之再現策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71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