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27.229
  • 學位論文

解讀、觀展/表演與文化資本:探討「台灣龍捲風」網路社群的差異

Reading、Spectacle/Performance and cultural capital: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et communities of "Taiwan Tornado".

指導教授 : 管中祥

摘要


本研究以觀展/表演典範(Spectacle/Performance Paradigm,SPP)觀察電視劇「台灣龍捲風」的兩個網路討論社群:三立官方網站留言板和BBS站PTT實業坊的三立電視板。除了企圖了解龍劇閱聽人的意義生成外,本研究也希望探究「文化資本」是否為兩社群閱聽人差異解讀的社會因素。結果發現,三立官網和PTT三立電視板兩者在角色認同、觀看態度和價值判斷上,其解讀皆有所差異。同時,兩社群閱聽人的文化資本,也有高低之別。透過於社群中學習和塑造他者的行為,閱聽人不但藉著觀展/表演再次建構自我解讀意義,也延續社群文化資本的差異。文化資本循此動態過程,確實可視為兩社群解讀差異的社會脈絡因素之一。 最後,本研究認為,觀展/表演典範雖然較能回應當代閱聽人的活動,但其對權力問題的避而不談,則使其陷入缺乏社會觀點的危險中。如何連結權力問題於觀展/表演典範中,因此是今後研究可探求的方向之一。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張玉佩(2005)。〈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82:41-85。
Berger, J. (1993).《藝術觀賞之道》,戴行鉞譯。台北:商務。
Fiske, J. (1993).《瞭解庶民文化》,陳正國譯。台北:萬象。
Adorno, T. W. (1975). Cultural industry reconsidered. New German Critique, 6: 12-19.
Adorno, T. W. & Horkheimer, M. (1986). The cultural industry: Enlightment as mass deception. In Dialectic of

被引用紀錄


陳柏婷(2011)。論知識份子的商品化現象:以德波「景觀社會」理論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1183
卓昀姿(2012)。當藝術遇上戲劇 《瑰寶1949》中的文化符碼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2.00009
程晏鈴(2014)。你甘有聽到咱唱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批判政治論述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11154
陳一帆(2011)。從線下與線上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觀點探索社會性標記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2399
陳俊玄(2009)。台灣博奕資本主義發展辯證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52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