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79.186
  • 學位論文

從安養到養護:老人遷居歷程與安養機構社工員轉介角色

From Residential Care Homes to Nursing Homes: The Referral Roles of Social Workers

指導教授 : 楊培珊

摘要


老人照顧是一個連續性的概念,隨著老人身體功能障礙程度的變化,所需要的照顧方式和服務密度亦不同。在我國機構式照顧的服務體系中,安養機構是以能夠生活自理的老人為服務對象,當住民身心功能逐漸衰退,安養機構無法滿足老人的照顧需求、家庭亦缺乏足夠照顧人力時,則需將老人轉介至照顧密度較高的養護機構、護理之家或長期照護機構。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即在於:(1)瞭解老人從安養機構進入養護機構的轉介歷程;(2)瞭解安養機構社工員的轉介角色;(3)藉由研究結果,對轉介服務提出實務建議。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式,深入訪談從安養機構轉介至養護機構的老人與其家屬,以及協助老人轉介的安養機構社工員。研究發現,安養機構老人因身心退化或疾病影響,導致自我照顧能力降低,進而影響其個人安全或機構其他住民的生活品質時,即進入轉介需求萌生階段。倘若家屬、機構、看護的投入均無法滿足老人的照顧需求,轉介到養護機構因而成為最終選擇。在決定的過程中,多由家屬或機構代為決定,老人的自主性較低。轉介至養護機構後,對老人與家屬而言是一個持續適應的過程。從初入住時的不適應到生活漸趨穩定,老人對於現狀會有正負向不同的感受,連帶影響家屬對機構的觀感。安養機構社工員在轉介過程中扮演多元角色。在老人萌生轉介需求階段,社工員扮演評估者、照顧服務提供者、協調者的角色;在決定轉介階段,社工員扮演轉介發動者、仲介者、支持者角色;轉介後,社工員會退出照顧團隊,扮演追蹤、朋友的角色。整體轉介歷程是角色移轉和以老人為核心的角色連動過程。 依據研究結果的討論,研究者提出幾點建議:重新思考老人照顧機構分類的意義、發展安養機構與養護機構的策略聯盟、建立對安養機構轉介服務的制度性規範、從開案到結案提供完整的轉介服務、加強社工員轉介服務的專業知能。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杜敏世 (2003)。老人福利機構收費標準評估研究。台北:內政部。
呂寶靜 (1999)。老人使用日間照護服務的決定過程:誰的需求?誰的決定?台大社工學刊,1,181-229。
吳淑瓊 (2005)。人口老化與長期照護政策。國家政策季刊,4(4),5-24。
吳淑瓊、賴惠玲、江東亮 (1994)。影響社區老人對護理之家居住意願的因素。中華衛誌,13(5),388-394。
黃源協 (2000)。社區照顧團隊的建構與管理。社區發展季刊,92,141-159。

被引用紀錄


王淑君(2014)。老人居住在安養護機構之家庭互動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6/NPUST.2014.00170
李欣慈(2016)。以行動研究促進長照機構高齡住民及家屬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24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