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6.76
  • 學位論文

五營兵將:台灣民間宗教研究

The Five-Camp Army: The Study of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指導教授 : 葉春榮

摘要


本研究以雲林縣褒忠鄉馬鳴山鎮安宮的「五股」聚落為範圍,探討此地人們的宗教生活和人神關係。由「家」的層次、「聚落」的層次、「跨聚落」層次的宗教生活,可以發現結構上層層平行的神明防衛體系,使人們免於鬼邪的侵擾。而在這樣的一套體系中,「五營兵將」作為神明力量的來源,又具有獨特意義。本研究除了贊同Feuchtwang的說法,強調神明的武力統治和五營兵將的重要性,同時,也指出神明和信徒之間的相互關係。在這樣一套人、鬼、神、兵馬並存的宇宙觀當中,信徒需要神明的力量來為他們解決與鬼邪有關的問題,同時,神明也藉著為民眾解決這些問題來奠定自己的地位,獲得祭祀、建廟、香火、金紙。這些信徒的供奉,使他得以招納更多的部眾,也就是兵馬;有了越多可指揮調度的兵馬,他的力量越強大。由於「兵馬的多寡」常是當地人用來形容神明力量的標準,就某種程度上來說,神明的力量來自於信徒的崇拜供奉。因此,在這樣的一套漢人宇宙觀當中,神明和信徒呈現出巧妙的互惠關係,而神明的兵馬作為漢人宇宙觀的一部分,又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2003 臺灣漢人的神像:談神如何具象。臺灣人類學刊 1(2):115-147。
2000 斗六地區傳統聚落五營空間序列之調查研究。建築學報33: 63-79。
2003 從地方性廟宇到全臺性廟宇:馬鳴山鎮安宮的發展及其祭祀圈。刊於信仰、儀式與社會,林美容主編,頁229-29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6 民間宗教中兵馬儀式的地區性差異:以金門與澎湖的鎮符儀式為例。刊於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莊英章、潘英海編,頁243-26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葛伯納 (Bernard Galli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