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9.7
  • 學位論文

漢代墓主畫像的圖像模式、功能與表現特色

Patterns, Functions, And Expression Features of Images of Occupants of Tombs in Han Dynasty

指導教授 : 陳葆真
共同指導教授 : 邢義田(I-tien Hsing)

摘要


本文討論的墓主畫像,涵蓋的時間大致由戰國時期至東漢晚期,以下簡略說明本文章節的安排及論述的重點: 第一章以「漢代墓主畫像之溯源及其早期發展」為主題,首先探討戰國至西漢早期的帛畫上墓主畫像的表現及帛畫的功能,繼而將焦點轉移至西漢洛陽地區壁畫墓中的墓主,觀察其表現形式及主題,及其對以後墓主畫像的影響。 第二章的討論重點為「漢代正面墓主畫像的表現」。本章大量運用風格分析的方法,將漢代的正面墓主畫像做出分期,並分析其發展趨勢。接著檢討學界對於正面像對稱形式來源的各種說法,並提出一己之見。 第三章則針對「墓主畫像的表現策略、功能與寫實程度」等問題進行討論。首先是墓主畫像的表現策略。筆者分別自構圖與意涵兩方面,討論帷帳、屏風、便面在視覺上的效果及其功能意義。第二是墓主畫像的功能。解讀墓主畫像功能的重要信息包括:漢代人物畫像的功能和其使用方式;墓主畫像在喪葬建築中的所處位置及其與周圍畫像、隨葬品間的聯繫。這些信息幫助我們了解墓主像在漢代如何承載生者與死者的期待,又如何在祭祀的脈絡中被使用。第三則為墓主畫像的寫實問題,藉著分析墓主畫像的「格套」,得以了解墓主畫像的理想成分大過於寫實的一面,其定型化的表現是一種集體心態的凝鍊,而文獻中所留存漢人對於相貌的討論,則是有助於解讀墓主畫像表現背後思想內涵的一把重要鑰匙。

關鍵字

墓主畫像 漢墓 祠堂 祭祀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58。
〈古傳日本之南宋人物畫的畫史意義-兼論元代的一些相關問題〉,《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5,1998年,頁155。
〈漢代畫象中的「射爵射侯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 2000年。
〈武氏祠研究的一些問題—巫著《武梁祠—中國古代圖象藝術的意識型 態》和蔣、吳著《漢代武氏墓群石刻研究》讀記〉,《新史學》,8:4,1997年12月,頁187-216。
〈漢代畫象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國立台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19(2005),頁92-108。

被引用紀錄


汪 檍(2014)。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三足凭几圖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4.00192

延伸閱讀